自那夜如同献祭般蜷缩在闵玧其的床上,汲取着那点带着痛楚的温暖之后,陈钰表面上似乎恢复了些许平静。
她依旧在镜头前完成着“Thirin”该有的表现。但那种平静,是一种更深沉的、令人不安的死寂。仿佛暴风雨来临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低气压。
她不再对任何人的关心做出回应,眼神时常放空,像是在凝视着某个遥远的、只有她自己能看见的虚空。
偶尔,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的手指会无法自控地微微颤抖,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存在激烈争辩。
那是“陈钰”的本体意识,在与那个将她视为提线木偶的“作者”意识,进行着殊死的、无声的对抗。
【够了!不要再操控我了!那些痛苦的过去,为什么要一遍遍撕开?!】
【这就是你的‘故事’啊,可怜的孩子。痛苦才能铸就深度,绝望才能迎来转折,不是吗?你看,多少人因此‘爱’上你了?】
【这不是爱!这是怜悯!是窥探!我不要这样的‘爱’!我不是你的玩偶!】
【……由不得你哦。别忘了,你存在于此的意义……】
这些只有她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日日夜夜在她脑海里回荡、撕扯。
她知道自己是书中人,知道自己的痛苦不过是供人阅读的情节,这种认知像一种缓慢作用的剧毒,侵蚀着她仅存的理智和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
网络上关于她身世的讨论并未完全平息,反而衍生出更多“细节”和“分析”。
有人“挖出”她父母事故更“详尽”的描述,有人开始“解读”她姐姐陈莳抚养她长大的“艰辛历程”,甚至有人将她在酒吧打工的经历描绘得更加不堪入目……每一次新的“爆料”,都像一把钝刀,在她尚未结痂的伤口上反复切割。
那些善意的同情,此刻在她听来也无比刺耳。
每一句“心疼”,都在提醒她她的“可怜”;每一句“加油”,都在强调她需要被“拯救”。
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放在玻璃展柜里的畸形展品,供人围观、评头论足、洒下几滴廉价的眼泪。
她试图用冷漠筑起高墙,但“作者”的力量无处不在,总能找到缝隙,将那些她最不愿面对的、最血淋淋的东西,强行塞到她的眼前,塞到所有人的眼前。
理智的丝线,在一根根地崩断。
终于,在一个凌晨。
宿舍里一片死寂,成员们都在沉睡。连续几天的精神内耗和外界压力,让陈钰的大脑处于一种极度疲惫却又异常亢奋的状态。
她感觉自己像被架在火上烤,耳边是无数个声音在尖叫、在争吵——过去的阴影,“作者”的低语,队友的关怀,还有她自己那微弱的、想要挣脱这一切的呐喊。
她拿起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她毫无血色的脸上,那双曾经清冷的眼睛,此刻布满了红血丝,充斥着一种濒临疯狂的绝望和一种破罐破摔的决绝。
她登录了防弹少年团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
手指在冰冷的屏幕上机械地敲打着。
没有犹豫,像是在执行一个早已设定好的、自我毁灭的程序。
她写道:
我是Thirin,陈钰。
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我决定退出防弹少年团。
感谢公司一直以来的培养,感谢成员们的照顾与包容。
对不起,让所有支持我的ARMY失望了。
这是我个人的决定,与任何人无关。
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