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光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首尔大学图书馆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
陈钰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划过厚重法典冰冷的书页,眼神专注而锐利,不见丝毫四年前在圣辉高中时那刻意维持的、带着易碎感的疲惫,只剩下一种淬炼过的、近乎无情的冷静。
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依靠福利院资助、需要精心算计才能生存的女孩。
凭借绝对顶尖的成绩和在大大小小模拟法庭、辩论赛中展现出的惊人逻辑与缜密思维,她几乎是毫无悬念地进入了这所韩国顶尖学府的王牌专业,并且获得了足以覆盖所有费用的最高额度奖学金。
甚至在课业之余,她就已经通过激烈竞争,进入了首尔一家以业务精湛、客户高端而闻名的律师事务所实习,负责辅助处理一些复杂的商业合同和知识产权案件。
她不再需要伪装感恩,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观察别人的脸色,更不需要利用谁的同情或好感。
法律,这个崇尚理性、规则和利益的领域,完美地契合了她内心的冷漠与功利。
在这里,能力就是一切。
她享受用冰冷的法条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将对手逼入绝境的感觉,享受凭借自己的头脑赢得尊重和实实在在报酬的过程。
她早已退掉了那个狭小的出租屋,搬进了一间虽然不大但整洁舒适、靠近律所的公寓。
她依旧节俭,但那是因为她认为不必要的奢侈是愚蠢的,而非负担不起。
她买得起质地良好的职业装,用得起像样的护肤品,眼下那抹象征“脆弱”的乌青早已被她用规律的作息和高效的精力管理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力充沛、掌控一切的锐利光泽。
她彻底撕掉了过去的伪装,露出了内里真正的底色——冷漠、自私、利益至上。
她不再浪费时间去经营无用的社交,对律所里同事的聚餐邀请通常以“需要复习”或“有案卷要处理”为由冷淡拒绝。
她说话直接,不留情面,对于能力不如她或者思维跟不上她节奏的人,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耐烦。
她只对能给她带来实际利益或知识提升的人和事投入精力,比如带她的资深合伙人,或者某个极其复杂的法律难题。
至于车银优……他早已成了她通讯录里一个偶尔会闪烁的名字,一段“物尽其用”后的过往。
这四年来,车银优的发展如同坐上火箭。凭借那张无可挑剔的脸、公司力捧以及他本身不错的悟性和努力,他所在的男团迅速崛起,成为歌谣界炙手可热的新星。
而他个人,更是在参演了一部大热漫改剧后,凭借贴合角色的外形和不算拉胯的演技,一跃成为国民级别的“脸蛋天才”,人气火爆,片约、广告代言纷至沓来,真正实现了陈钰当年那句“你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他依旧保持着阳光、善良、有礼貌的公众形象,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光环之下,是密集到令人窒息的行程、无处不在的镜头和越来越难以分辨真假的追捧。
在这种环境下,他愈发怀念高中时那段相对纯粹的时光,尤其是那个曾在他迷茫时给予他指引的、清冷又智慧的学姐——陈钰。
他固执地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普通友谊的、心照不宣的默契,甚至在他心里,早已将陈钰视作了自己的女朋友,尽管陈钰从未明确承认过,也几乎从不主动联系他。
他会将昂贵的礼物寄到她的学校,会在拿到第一个演技大奖后第一时间给她发信息分享喜悦,会在被网络恶评攻击感到疲惫时,渴望从她那里得到一丝冷静的慰藉和力量。
然而,陈钰的回应,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冷淡、简短,甚至敷衍。
一开始,她还会客套地回复“恭喜”、“谢谢礼物”,后来渐渐变成了“嗯”、“知道了”,再后来,甚至经常已读不回。
他试图约她见面,她总是以“学业忙”、“实习任务重”为由推脱。
偶尔他坚持打通了电话,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没有温度,没有情绪,只有公事公办的疏离,仿佛他只是一个不相干的普通校友。
这种变化让车银优感到恐慌和深深的失落。
他不懂,为什么在他站得越来越高、拥有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个曾经在他一无所有时给予他支持和肯定的人,反而离他越来越远?
是他做错了什么吗?还是……娱乐圈的浮华让她觉得他变了?
这种无处排解的情绪,在他又一次发给陈钰分享剧组趣事却石沉大海后,达到了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