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层融化的水洼里,第一只蝌蚪摇着尾巴探出脑袋时,洛卡和蓝修的觅食节奏彻底变了。整个冬天都被雪封住的冰原像摊开的宝藏图,融雪水冲刷出的沟壑里藏着冻僵的鱼,背风的岩石缝里冒出肥嫩的苔藓,连空气里都飘着食物的气息——春天的冰原,正慷慨地偿还着冬天的亏欠。
蓝修的鼻子成了最精准的探测器。它领着洛卡在融雪汇成的小溪边徘徊,鼻尖贴近地面,捕捉着水底生物的动静。忽然,它猛地停下脚步,前爪在一处泛着气泡的水面上轻轻拍打。洛卡立刻明白了,蹲在岸边屏息等待。只见蓝修猛地将爪子探进水里,水花四溅中,一条银亮的北极茴鱼被甩到岸上,尾巴还在徒劳地拍打湿泥。洛卡扑上去按住,兴奋地“汪汪”叫着——这鱼比冬天冰洞里的更肥,鳞片在阳光下闪着珍珠光。
但春天的食物从不轻易到手。某次它们发现雪层下埋着一窝鸟蛋,洛卡刚用爪子刨开表层的雪,就被突然飞起的雌鸟啄了鼻子。那鸟儿胆子极大,绕着它们盘旋尖叫,翅膀扫得洛卡睁不开眼。蓝修没有驱赶,只是静静地站着,等雌鸟叫累了落在远处的岩石上,才示意洛卡只取两枚蛋,剩下的留给鸟妈妈。洛卡叼着蛋跑开时,回头看见雌鸟立刻飞回巢穴,心里忽然有点暖——春天的冰原,每个生命都在为繁衍努力。
它们开始尝试新的食物。洛卡发现一种紫色的小浆果,长在低矮的灌木丛上,酸得它直皱鼻子,却越吃越想吃。蓝修则在一处废弃的狐狸洞里,找到半窝储存的北极虾,虾壳被冻得透明,化开后是鲜甜的肉。最惊喜的是找到蜂巢,那是冬天被风雪埋住的,春天融雪后露了出来,里面的蜂蜜早已凝固成块,却依然带着花香。洛卡舔着爪子上的蜂蜜,连耳朵尖都沾着金闪闪的糖霜,惹得蓝修用舌头帮它舔干净,自己的嘴角也沾了点甜。
觅食的路上总藏着意外。某天它们追逐一只雪兔,跑过一片看似坚实的雪地时,洛卡突然脚下一软,半个身子陷进了冰缝。那冰缝是冬天冻住的,春天融雪后变得脆弱,表面覆盖的薄雪根本看不出来。蓝修立刻转身,用牙齿咬住洛卡的后颈,硬生生把它拽了上来。洛卡趴在雪地上咳嗽,胸口的毛都湿透了,沾着冰碴。蓝修用身体裹住它,直到它冻得发颤的身体渐渐回暖,才叼着它往石洞走,路上再没让它离开自己半步。
储备食物的方式也变了。不再需要像冬天那样冻硬储存,蓝修在石洞旁挖了个浅浅的坑,铺上干燥的苔藓,把新鲜的鱼和浆果放进去,上面盖着石板,既能透气又能防偷。洛卡则负责收集干草,把石洞的“粮仓”铺得松软,防止食物受潮。每天傍晚,它们会一起清点收获,看着坑里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像看着春天一点点填满日子。
最热闹的觅食地是冰湖。随着冰层大面积融化,白鲸的身影越来越常见,它们翻动的身体会把水底的鱼赶到浅水区。洛卡和蓝修就守在湖边,等鱼群被惊动,洛卡负责惊起鱼群,蓝修则在水面精准扑击,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有次蓝修一跃而起,竟同时叼住两条鱼,尾巴甩动时溅了洛卡一脸水,引得洛卡扑上去打闹,把刚捕到的鱼都忘在了岸边。
夕阳把冰原染成暖金色时,它们会坐在最高的岩石上,看着远处的冰川在阳光下流淌,听着融雪水汇成的河流哗哗作响。洛卡把头靠在蓝修的肩膀上,嘴里还叼着半颗浆果,肚子圆滚滚的,满是踏实的暖意。蓝修看着远方迁徙而来的雁群,翅膀在晚霞里划出优美的弧线,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呜咽。
春天的觅食,不再像冬天那样只为生存,更像是一场与冰原的和解。它们在获取食物的同时,也学会了分享与尊重,懂得了每个生命在春天的不易。当石洞里的储备渐渐从冻肉变成鲜果,当洛卡的皮毛褪去厚重变得轻盈,它们知道,冰原的馈赠,从来都不只是食物,还有对生命的温柔认知。
夜里,洛卡梦见自己在开满花的草地上奔跑,嘴里叼着永远吃不完的浆果。醒来时,发现蓝修正用鼻子蹭它的脸,石洞口的篮子里(那是它们用树枝编的),放着刚采来的新鲜苔藓和两条闪着银光的鱼——新一天的觅食,又要开始了。春天的冰原上,阳光正好,风里有食物的香,身边有彼此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