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潇湘馆的竹影在窗纸上轻轻摇曳。林黛玉坐在案前,手中执笔,神情却有些恍惚。
昨日那场风波虽已平息,可她心知肚明,贾母的庇护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王夫人不会善罢甘休,赵姨娘也绝非等闲之辈。她必须未雨绸缪,广结善缘,才能在这座深宅大院中站稳脚跟。
紫鹃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进来,见她发怔,轻声道:“姑娘又在想什么心事?”
林黛玉回过神来,接过碗,微微一笑:“我在想,姐妹们平日里各有烦忧,不如将这静心丹赠予她们,也算是我一番心意。”
紫鹃点头称是,随即问道:“那要送去哪些人?”
“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宝钗。”林黛玉语气平静,“尤其是迎春,性子最是柔弱,若能借此安定心绪,于她有益。”
紫鹃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带着几个小巧玲珑的锦盒回来。每盒之中皆是一枚碧绿丹丸,配以一笺素笺,字迹清秀,写着“愿君心安”。
当日下午,各房陆续传来回应。
探春遣了小丫头来道谢,说是在诗社上果然心境清明,下笔如有神;惜春年幼,只说“姐姐给的糖丸真甜”,倒惹得众人莞尔。
唯有宝钗那边,紫鹃送完回来时神色微异。
“怎么?”林黛玉抬眸问。
紫鹃低声答道:“宝姑娘接过去时笑得极好,还夸姑娘细心体贴。不过……”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她收起盒子后,目光落在桌上一份账册上,似是在思索什么。”
林黛玉心中一动,面上却不显。
宝钗向来聪慧,若说她对这丹药没有别的心思,反倒奇怪。
正当她沉思间,外头忽然有人通报——
“二小姐来访。”
林黛玉忙起身相迎,只见迎春缓步而来,面色比往日多了几分从容。
“姐姐。”迎春福身行礼,语气温和,“多谢你那颗丹药,这几日心头竟不再郁结,夜里也能安睡。”
林黛玉含笑扶她入座,亲自斟了一盏茶递过去:“你能好些,我也就安心了。”
迎春捧着茶盏,犹豫片刻,终是开口:“其实……我今日来,还有一事想与你说。”
“你说便是。”林黛玉凝神倾听。
迎春低声道:“这几日,我瞧见邢夫人常去父亲那里,神色匆匆,似乎在商议什么要紧之事。我本不想多管,可总觉得……不太寻常。”
林黛玉眉心微蹙,指尖不自觉地轻敲桌面。
邢夫人素来与王夫人不对付,若她频繁与贾赦密谈,恐怕不是为了贾府大局,而是另有图谋。尤其如今贾府内忧外患不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掀起波澜。
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迎春点点头,眼中透出一丝感激:“我知道你心思细腻,若有什么我能帮上的,尽管开口。”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之间仿佛更近了一层。
待迎春离去后,林黛玉独坐屋内,久久未言。
她取出一枚新的静心丹,放在掌心,眼神幽深。
这丹药,原是为助人安宁所炼,却不知能否真正平息这府中暗涌的风雨?
暮色渐沉,潇湘馆内燃起烛火,光影摇曳间,映出她纤细的身影。
紫鹃悄然进来,轻声道:“姑娘,明日诗社又要开始了。”
林黛玉缓缓点头,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去吧。”她说,“让她们看看,我林黛玉,不只是一个会写诗的病弱女子。”
夜风穿廊而过,吹动帘幕,卷起几片飘落的花瓣,轻轻落在她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