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贫瘠之地,黄沙漫卷,天地灵气稀薄如丝。
唯有须弥山脚下的寒潭旁,一株十二品金莲静静伫立。
莲瓣层层叠叠,金黄似琉璃,亿万年汲取日月精华,度过不知道多少次雷劫,灵智初开,离化形仅一步之遥,周身萦绕的淡淡仙韵,连周遭狂沙都收敛了几分。
这日,狂风卷来两道佝偻身影。
接引与准提衣衫褴褛,补丁摞着补丁,枯发如草,沟壑纵横的脸上,一双眼睛盯着金莲,陡然迸出贪婪——此等先天灵根,若能收服,对修行裨益无穷。
“金莲道友,”
接引声音沙哑如破锣,“西方贫瘠,非你久留之地。随我二人,方能得证大道。”
准提附和,语气带着不容置疑:“我二人乃西方之主,收纳你,是你的机缘。”
金莲灵智虽新,却能辨清气息中夹杂的掠夺之意。
莲瓣轻摇,清灵之声响起:“我生于此,长于此,此地便是我的根。二位好意,心领了。”
接引与准提对视,见软的不行,眼中多了厉色。
“敬酒不吃吃罚酒!”
准提冷哼,枯掌探出,指尖佛光化作巨掌抓来。
接引亦念咒,一道灰蒙蒙的绳索带着吸力缠向莲茎。
金莲虽未化形,却也非任人拿捏。
莲身一震,十二瓣莲瓣绽放,金光万丈如十二轮小太阳,磅礴先天灵力化作金屏障,挡住佛掌与绳索。
佛掌拍在屏障上寸寸碎裂,灰绳被金光灼烧为飞灰。
二人一惊,齐齐出手,佛光与灰气交织成漫天法印压来。
金莲引寒潭潭水化作水龙,与金光交织迎上。
寒潭边光芒炸裂,灵力激荡,黄沙漫天。
金莲凭先天本源之力,将攻势一一化解。几番交手,接引与准提讨不到便宜,反被震得气血翻涌,衣衫更显破败。
见硬取无果,二人眼中闪过忌惮,却仍不死心。
接引沙哑道:“你且思量,西方终是我二人之地,莫要自误。”
说罢,与准提对视一眼,带着一身狼狈,化作两道流光,悻悻离去。
直到那两道身影彻底消失在天际,金莲才缓缓收敛金光。
莲瓣轻颤,带着一丝后怕——这二人实力深厚,今日虽胜,却是占了地利与先天本源的便宜。
若他们卷土重来,自己未必还有这般好运。
此地已不安全。
金莲不再犹豫,猛地拔起根系,裹着寒潭一点潭水,化作一道金光划破西方天际,朝着东方飞去。
只留下空荡荡的寒潭,在狂风中沉默。
金莲化作一道流光,一路向东疾飞,金色的光晕划破苍茫天际,将西方贫瘠之地的黄沙远远抛在身后。
越往东去,天地间的灵气越发浓郁,山川草木渐生,再不复西方的荒芜。
她不敢有丝毫停留,接引与准提那贪婪的眼神如芒在背,唯有离得越远,才越安心。
不知飞了多少日夜,金莲见前方出现一片茫茫东海,碧波万顷,灵气如雾,比寒潭周遭浓郁了百倍不止。
她略一沉吟,便敛去金光,化作一道纤细的金芒坠入海中。
海水温润,包裹着莲身,比寒潭的清冷多了几分生机。
金莲择了一处深海灵脉汇聚之地扎根,莲瓣轻展,默默吐纳着海中的灵气。此地远离西方,又有茫茫大海遮掩气息,想来那二人一时半会儿寻不到这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金莲的灵智在海水中愈发清明,莲身也越发凝实,化形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偶尔有海中精怪路过,被她身上纯净的先天气息吸引,却无一人敢贸然靠近——那是源自本源的敬畏。
这日,金莲正沐浴在灵脉光晕中,忽然心有所感,抬头望向海面。
只见一道金光破开浪涛,隐约有诵经之声传来,虽不似接引准提那般带着掠夺之意,却也让她本能地绷紧了心神。
看来,这天地之大,想要寻一处真正安稳的容身之所,并非易事。
金莲轻轻摇曳莲瓣,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路有多少波折,她都要护住自身,静待化形之日,真正执掌自己的命运。
在东海潜修百年,十二品金莲的灵智愈发圆融,莲身金光流转,化形的契机已近在眼前。
她感知到海中灵气虽盛,却少了几分天地初开的古朴气韵,便想着上岸寻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助自己完成最后一步蜕变。
这日,金莲收敛气息,化作一道淡金流光破水而出,落在一片云雾缭绕的海岸。
岸边古木参天,灵气如潮,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山石的清冽之气。
她正欲探查四周,却见前方山道上走来三道身影。
为首一人身着玄色道袍,面容古朴,周身气息如渊似海,正是太清老子;左侧一人青袍玉带,眼神锐利如剑,透着几分威严,乃玉清元始;右侧一人紫袍加身,笑意温和,却藏着包罗万象的气度,是上清通天。
三清目光落在金莲身上,眼中并无贪婪,反而带着几分了然与平和。
老子抚须开口,声音沉稳如钟:“先天灵根,竟在此地现身,倒是缘分。”
元始微微颔首:“西方之事,我等亦有耳闻。你既离了那处,便不必再忧心。”
通天笑着抬手,一道柔和的紫气落在金莲身上,暖意融融:“我等道场清静,正缺你这般灵根点缀。随我等回去,自能护你周全。”
金莲能感受到三人身上纯粹的道韵,那是与接引、准提截然不同的气息,温润而包容,不带半分强求。
她莲瓣轻颤,似在行礼,随后化作一道金芒,温顺地落在通天掌心。
三清相视一笑,携着金莲,踏云而去。不多时,身影便消失在天际,只留下海岸边清风拂过,草木轻摇,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
而那株历经波折的十二品金莲,终于寻得了一处真正能安心待下的归宿。
祥云落于昆仑之巅,玉虚宫前仙气缭绕,三清携着十二品金莲踏云而下。
彼时三清尚未分家,昆仑山便是他们共居的道场,峰峦叠翠间仙气蒸腾,灵溪蜿蜒穿绕,遍地灵根仙草,比之西方的荒芜,真真是云泥之别。
太清老子将金莲轻置于殿前白玉平台,目光落在那流光溢彩的莲瓣上,缓声道:“先天灵根需得灵脉滋养,方能尽显其华。昆仑灵地虽多,却要择一处最合它性子的才好。”
玉清元始环视四周,沉吟道:“玉泉洞旁有千年寒泉,水汽充沛,与莲性相契,迁去那里如何?”
上清通天却俯身轻触莲瓣,引得金莲微微摇曳,似有亲近之意,他笑道:“玉泉洞虽幽,却偏于阴寒。我瞧不如放在大罗天门外的灵圃中,那里白日有日光沐照,夜里有星辉洒落,四周又有百草相伴,既得天地精华,又不失生机,反倒自在些。”
老子抚须颔首:“通天说得是。大罗天门紧邻我等清修之地,既能护它周全,又不会扰了它化形,确是妥当。”
元始亦无异议,看向金莲时,语气温和:“入了昆仑,便是自家道场的灵根,安心在此修行,再无人能强夺于你。”
金莲似能听懂,莲瓣轻颤,洒下一片柔和金光,仿佛在应承。
通天遂小心托起它,与老子、元始一同往大罗天门外的灵圃走去。
灵圃中灵气如雾,奇花异草争相吐艳,中央一块温润玉台正合莲身。
通天将金莲置于玉台,又引来灵溪一脉环绕其周,笑道:“此处便是你的安身地了。”
金莲扎根玉台,汲取着周遭浓郁灵气,莲瓣舒展得愈发璀璨,周身仙韵流转,显然对这处居所极为满意。
三清立在一旁看了片刻,见它安然适应,方才转身回了玉虚宫。
彼时昆仑山上祥云常驻,三清同心,谁也未曾料到日后的分道扬镳,而这株历经波折的十二品金莲,便在这片祥和的灵地中,静静等待着化形之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