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比赛临近,林阳学有所成,大家有目共睹,周柔伤好了一些,虽不敢剧烈运动,但能随意走动,有空也来拳馆看三徒弟训练,尤其关注林阳的对练,当看到他与业余班学龄最长的老哥切磋时,周柔心里就有了底,即使拳馆没公开,她也预感到,林阳已是最强业余学员。
眼前这场对练激烈程度不亚于职业比赛,双方来到垫子两边各就各位,随着教练一个比划,对面老哥想先发制人,依靠体重优势去摔林阳,直接走地面,可是林阳不给机会,步伐急速换位,轻松避开对面那双麒麟臂,顺势抓空隙刺拳骚扰,一拳又一拳袭击面部,迫使对方抬手护头。
由于从小练搏击操,林阳站立击打领悟力强,经过特训,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业余学员,当然,年龄也是个因素,对面奔四,腿脚没小伙子灵巧,打斗时偏爱摔法和擒拿,林阳深知这点才有意防范。看到林阳进攻更主动,旁观的陈昊、苏雨就向周柔请教:
“柔姐,你说林阳这把稳吗?”
“看机动性,林阳更占优势。”
徒弟的猜想固然有道理,不过周柔还不能确定。
“再看,对面好歹是个体育教师,又练了十三年,成都的拳馆他都学过,见多识广,论技术和心态堪比二流职业运动员,你别看他一直防守,他心里有数,随时逮机会反扑呢。”
如她所料,林阳频频攻击无法有效杀伤,拳击被两臂挡住,踢腿被提膝拦截,况且对面膀大腰圆,一身腱子肉,绝非一拳一脚就能击倒。
“哦对,你两个知道不,那哥是摔跤专业,可惜没当运动员,毕业后考编,当了高中体育教师,普通人里头厉害得很。”
“哎呀呀,总感觉是以后的苏雨。”
还是那句话,这社会不容许你有理想,就算有爱好,最后也得跟现实妥协。
猛烈的攻击终有期限,林阳担心体力消耗,提前缓一缓,收了手往后一退,对面趁机蛮牛般撞过来,陈昊、苏雨提起心脏,周柔却不慌,林阳对此早有预料,及时变换脚步,侧身旋转,表演斗牛,对面也晓得存体力,一下没撞着就暂停,慢慢逼近再使出简单拳法,稳住节奏,为下一次冲锋蓄力。
“感觉两人打不到一块去。”
旁观者看了几眼,见谁都压不住谁,好多都没坚持看下去。教练看了两人表现,也有点不耐烦,就呼吁:
“只是训练,放开手脚打么。”
对面老哥受了激励,认为磨蹭下去确实没意思,就马上再去撞林阳。但林阳不同,他不敢冒失,在正式比赛前必须多赢,赢一次就多一分信心,柔姐对自己就多一份认可,因此不管教练如何催促,林阳始终绷紧心弦。见对手虎扑而来,他屈膝弯腰避开锋芒,脚步移动绕到侧面,完成一个摇闪。本以为只是单单一次闪避,怎料对面扑得太猛,上身过分前倾,双臂随之前深,一个本能的自保举动闹出了大破绽,在摔跤中或许不算问题,可在拳击手眼里是到嘴的美味,林阳岂能放过,直接右直拳轰炸。那老哥得亏基础扎实,靠肌肉记忆把脑袋一歪,林阳一拳擦过他额头,护面砰一声脆响,周围人听了纷纷打个冷颤,陈昊、苏雨见状下意识拍手,周柔则朝他竖起两根拇指。
“棒!”
上学时常听学校灌鸡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鸡汤喝多了腻,但话不假,林阳对武术的爱造就了空前的学习动力,也许他没有过人天赋,那股动力依然会让他发愤图强、扶摇直上,这不,他那一拳把对手打出恐慌,慌得半晌不敢反击,就算教练尚未叫停,气势上林阳却已盖过一头,胜负逐渐揭晓。
不愧是我徒弟,发奋训练不怕苦、轮战强敌不服输,周柔十分得意,养伤那几天,她跟同事网聊,谈起林阳,同事夸他:
“那帮草根里头,别人都是玩玩,就你那老乡玩命,不嫌累,不怕疼。”
“人家是真爱,爱跟兴趣不是一个级别。”
爱,那是心灵的制高点,是活着的信条,它源于兴趣,最后升华为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