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院柔道专业,苏雨参加了省级柔道比赛,进入八强后即可获得三级运动员资格,然而参赛者个个体壮如牛、凶猛如虎,多数人之间不分伯仲,苏雨也是磨蹭许久才赢了小组赛第一场。为了短期内提高能力,借助师傅人脉推动,苏雨结识了学姐孙艳,那位是有八连胜的高手,还击败过师傅周柔,二人抽空见面,一边逛公园一边讨论战术。
“你们一年级学的都是简单技法,技能都是散装的单一招式,如果想比别人强,那得学会组合技能,以及随机应变。”
针对一年级的水平,孙艳提出了总体思路。
“你用哪一招的时候要想好之后三招。”
道理苏雨她懂,那就像下棋打牌,必须全程谋划,不可走一步看一步,那样迟早玩完。
思路有了,接着就该实践,孙艳继续吩咐:
“那咱练练吧,你习惯那一招,跟我试试,我给你讲。”
身处公园草坪上,二人能对练,苏雨习惯抓人胳膊,然后用过肩摔,就像之前赢的那回,孙艳配合出招被摔过去,嘴上还在讲解:
“然后用关节技。”
因为刚赢了一场,苏雨无意识用了相同的技能,试图用脚勒住对方胳膊,再用腹部顶住对手手肘,同时拉扯那条胳膊,不过对练中点到为止,孙艳身经百炼,对此毫无应激反应。
“不错,十字固获胜率高,但万一对手破了你的背摔,你就使不出来了。”
双方回归站立,轮到孙艳演示。
“看我的。”
说着伸手抓过去,苏雨马上躲开,但这在预料之中,根据闪躲轨迹,孙艳往右前方逼近,顺手抓住苏雨衣襟,再侧过身子抵住她左肩,右脚勾她左脚踝。
“好了。”
虽说对练的是柔道,但这招铁山靠却是八极拳的,孙艳综合格斗打多了,各门各派的功夫都信手拈来。毕竟是对练,孙艳只是抵住苏雨,而非猛撞,否则得撕烂她衣服。
“打的时候你要预判对手动作,你的思维要比身手更快,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的对手和你体能差不多,所以要比就比谁更聪明,谁出招更果断,这才是所谓的快准狠。”
说到底就是要用脑子打斗,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单纯比体能,搏击运动员力量不如举重的,速度不如田径的,耐力不如马拉松的,敏捷不如乒羽的,苏雨她们的专业性就体现在行业独有的技术之上。
“学姐你说得对,我们要比思维,体能是武术的骨架,思维才是核心,可是我经验没你多,做不到你那么快的预判。”
“你思维僵化了。”
刚还大谈特谈思维,怎么一下子又僵化了?苏雨呆呆望着孙艳,并听她解释:
“你经验不少啊,你在成都拳馆练的不算数吗?”
“可那不是柔道啊,我学的站立击打用不上。”
果然是初学者,孙艳叹口气,苦口婆心教育:
“武术思维都是相通的,骑自行车和开飞机本质都差不多,只是具体操作不同罢了,你把在成都拳馆学的理一理,抛开招式只想逻辑,再比较学校学的,看是不是一个道理?”
提醒一下,孙艳那句只是胡乱比喻,骑车跟开飞机难度差了十万八千里。苏雨受到点拨,稍作沉思,想想自己确实掌握了一定搏击基础,比上大学才练的同学强一些。
“嗯,都是肢体对抗,讲究差不多,谢谢提醒。”
“你能明白就好,我再教你几套组合招式,能学到少是多少。”
就这样,二人又对练一番,引来不少人围观,练累了,找张椅子坐下休息,期间苏雨询问:
“学姐你以前就练吗,那么厉害?”
“我爸就是摔跤运动员,我从小就练,后来觉得柔道道服好看,就想学那个,最近十年综合格斗火了,我也跟风。”
原来有个模范爸爸啊,真叫人羡慕,所谓天赋不就是遗传吗,苏雨还想跟孙艳比一比,现在底气一大半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