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初恋物语:那年盛夏
本书标签: 校园  学霸  校园爱情   

第二十一章 自我的成长与默默的帮助

初恋物语:那年盛夏

回到家,林晓把书包扔在床上,从抽屉最深处翻出那张"启明星"竞赛班的宣传单——苏静婉给她的那张。

她盯着上面天文数字的学费看了很久,然后拿起红笔,在背面写下:

数学目标:期末85分/满分一百。自主报名竞赛班。

字迹用力得几乎划破纸背。

第二天清晨,林晓比平时早半小时到了学校。

教室里空无一人,耳边是早鸟之鸣。

她拿出数学课本和习题集,开始攻克昨晚卡住的那道函数题。

思路依旧不顺畅,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放弃。

草稿纸写满了一张又一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需要帮忙吗?"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林晓抬头,看到陈默站在桌边,手里拿着早餐袋。他的眼神温和而关切,没有一丝打探的意味。

"谢谢,但我想自己再试试。"她婉拒了,声音里带着一种新的坚定。

陈默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早餐袋放在她桌上:"趁热吃。学习也要补充能量。"

林晓愣了一下,随即微笑:"谢谢。"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像变了个人。她不再躲着苏辰,但也不再与他有私下交流。

课堂上,她举手提问的次数越来越多,哪怕问题很基础,哪怕会引来一些同学惊讶的目光。

午休时间,她不再去文学阅览室,而是泡在数学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

放学后,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免费数学辅导班,常常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那张65分的单元测验卷,被她贴在了书桌正前方的墙上,像一个无声的鞭策。

苏辰似乎接受了她的决定。

他们偶尔会在走廊或图书馆相遇,彼此点头致意,然后擦肩而过。

但林晓不止一次捕捉到他投来的、复杂的目光。

有时,她甚至会在自己的课桌抽屉里发现几页字迹陌生的数学笔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明显是针对她常犯的错误类型整理的。

没有署名,但她知道是谁放的。

她没有拒绝这些笔记,只是默默地把它们收好,认真学习每一道例题。

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

她开始明白,拒绝一段感情不代表要否定对方所有的善意,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界限。

一个月后的数学小测,林晓拿到了78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比之前的65分进步显著。

她在错题本上详细记录了每一道错题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红笔标注的笔记密密麻麻。

"进步很大啊!"数学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她,"照这个势头,期末考85分不是问题。"

前排的张磊转过头,惊讶地看了她一眼。林晓坦然迎上他的目光,不卑不亢。

她不再为他人的评价而自卑,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放学后,林晓独自去了学校的公告栏。数学竞赛的报名表还在那里,截止日期就在明天。

她盯着那张表格看了很久,然后做了一个月前想都不敢想的举动——她拿起笔,在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笔迹很稳,没有一丝颤抖。

"确定要报名?"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晓转身,看到班主任李老师站在那里,眼镜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和一丝惊讶。

"嗯。"她点头,"虽然可能考不好,但我想试试。"

李老师看了她一会儿,突然笑了:"好。有勇气挑战弱项,这比成绩本身更重要。"

他顿了顿,"不过竞赛题和平时学的不太一样,需要额外准备。学校图书馆有些竞赛辅导书,你可以去看看。"

"谢谢老师。"林晓真诚地说。

走出教学楼时,夕阳正好。樱花早已凋谢,但梧桐树的叶子郁郁葱葱,在风中沙沙作响。

林晓深吸一口气,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正在破土而出——那是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力量。

她不再是那个躲在文学世界里逃避数学的女孩,不再是那个因为别人的否定而自我怀疑的女孩。

她开始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否定自己的弱点,而是直面它们;不是逃避现实的差距,而是用行动去缩小它们。

至于苏辰,她依然会在经过篮球场时,不自觉地寻找那个7号身影;依然会在翻开《飞鸟集》时,想起第52页和第107页的批注。

但这些悸动不再让她慌乱,而是变成了一种温暖的、带着感激的回忆。

青春的爱恋很美,但她选择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更清醒的勇敢。

回到家中,林晓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包裹。没有署名,但包裹里是一套崭新的数学竞赛辅导资料,还有一张纸条:

"加油。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字迹很熟悉。林晓将纸条轻轻放在一边,翻开辅导资料。扉页上用铅笔写着几行小字:"这套书的例题很适合你的思维模式。

先从函数和几何入手,循序渐进。有不懂的可以问陈默,他数学很好。"

林晓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字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然后她拿出笔记本,开始认真研读第一章。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她专注的侧脸和纸上密密麻麻的笔记。

这一次,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

上一章 第二十章 清醒的拒绝 初恋物语:那年盛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