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收集图册
本书标签: 幻想  动漫图片  图片收集     

收集图册

清朝(1636年—1912年)女子的生活、服饰和社会地位受到严格的礼教规范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关于清朝女子的主要特点

1. 社会地位与礼教束缚

• 男尊女卑:女性需遵循“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婚姻由家族包办,强调贞洁观念。

• 缠足:汉族女子普遍缠足(满族女性除外),以小脚为美,但这一习俗导致身体残疾,成为封建压迫的象征。

• 教育限制:多数女子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仅学习女红(刺绣、纺织)和《女诫》等道德训导,少数贵族女子可习诗文。

2. 服饰与发型

• 汉族女子:

◦ 上衣下裳:穿袄裙、马面裙,衣襟右衽,袖口宽大,后期逐渐收窄。

◦ 缠足鞋:弓鞋(绣花小鞋)搭配缠足布。

• 满族女子(旗人):

◦ 旗装与旗头:穿直身旗袍(早期宽松无腰线),脚踏“花盆底”鞋,梳“两把头”或“大拉翅”发型。

◦ 不缠足:满族女性保持天足,宫廷选秀也禁止缠足者入宫。

• 婚服:汉族新娘穿凤冠霞帔,满族新娘穿红色绣花旗袍。

3. 婚姻与家庭

• 包办婚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注重门第和彩礼。

• 妾室制度:富裕家庭常纳妾,正妻地位高于妾室,但妾生子可继承家业。

• 寡妇守节:推崇“从一而终”,朝廷为贞洁烈女立牌坊,再嫁受歧视。

4. 少数突破传统的女性

• 文学才女:如顾太清(满族词人)、贺双卿(农家诗人)等以诗词闻名。

• 政治女性:慈禧太后(1835—1908)垂帘听政,成为晚清实际统治者,打破女性不得干政的传统。

• 民间反抗:太平天国时期部分女性参与起义,短暂获得参军、科举的权利。

5. 晚清变化(19世纪后)

• 西风东渐:沿海城市出现女子学堂(如教会学校),倡导“放足”(天足运动)。

• 服饰简化:清末旗袍逐渐收腰,向现代旗袍演变。

• 女性觉醒:秋瑾等革命女性倡导女权,反对缠足和包办婚姻。

清朝女性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压抑与变革,尤其在晚清时期,传统与近代化思潮的碰撞为女性地位的转变埋下伏笔。

1. 贺双卿(1715—1735)

农家才女,身世凄苦,词作哀婉:

• 《浣溪沙》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写农忙艰辛,暗喻丈夫苛待)

• 《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

(以孤雁自比,悲凉绝伦)

2. 顾太清(1799—1877)

满洲贵族女词人,与纳兰性德并称“满洲词人双璧”:

• 《江城子·记梦》

烟笼寒水月笼沙,泛灵槎,访仙家。一路清溪,双桨破烟划。

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

(空灵飘逸,有超脱尘世之感)

• 《早春怨·春夜》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写春夜静谧,画面极美)

3. 吴藻(1799—1862)

清代女词人中的“豪放派”,突破闺阁局限:

• 《金缕曲》

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

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

(呼吁打破性别束缚,气魄雄浑)

• 《如梦令》

燕子未随春去,飞到绣帘深处。软语话多时,莫是要和侬住?

延伫,延伫,含笑回他:不许!

(活泼俏皮,充满生活情趣)

4. 秋瑾(1875—1907)

革命女侠,诗句慷慨激昂:

•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爱国壮志,掷地有声)

• 《满江红·小住京华》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冲破性别枷锁的呐喊)

5. 其他闺秀诗作

• 席佩兰(袁枚女弟子)

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

(写景工巧,意境开阔)

• 汪端(陈裴之妻)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咏史深沉,不输须眉)

上一章 童话3 收集图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