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未寄的糖纸
本书标签: 校园 

告别独角戏

未寄的糖纸

姜稚鱼的画展意外地小火了一把,尤其是那幅《并肩》,被一位策展人看中,邀请她去参加一个青年艺术家联展。起初她有些忐忑,总觉得自己的画还带着青涩的“自我疗愈”痕迹,但周砚笑着说:“正因为真实,才动人啊。”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展厅里,她的画旁总有人驻足,偶尔有人回头冲她笑:“画里的感觉好熟悉,像突然想起了某个被自己忽略的瞬间。”有个穿红裙子的女孩甚至红了眼眶,拉着她说:“我以前也总为了别人委屈自己,看到画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也可以活得那么舒展。”

那些反馈像细小的暖流,一点点淌进她心里。她忽然发现,曾经用来缝合自我的画笔,竟成了连接他人的桥。

联展结束后,她辞掉了美术馆的工作,和周砚一起租了个带小院的老房子,一半当画室,一半开了家小小的“时光自习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补课班,更像个让人安心做自己的空间。有人来画画,有人来读书,有人只是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偶尔和她聊几句近况。

她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创作日记,从“如何用画画对抗焦虑”到“那些年我们为别人丢掉的自己”,意外收获了很多共鸣。有读者寄来手写的信,说她的文字和画让自己有了结束内耗的勇气;有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在自习室里安安静静画一幅画,然后笑着说“谢谢”。

周砚依旧做着程序员的工作,只是会提前下班,帮她打理自习室的琐事。傍晚时分,夕阳穿过小院的葡萄藤,落在姜稚鱼的画架上,她在调色盘里搅着颜料,周砚就在旁边修修补补,偶尔抬头看她,眼里的光比颜料还亮。

有次同学聚会,有人提起商时序——听说他和妻子总为琐事争吵,后来分了手,过得有些潦草。有人起哄让姜稚鱼说说近况,她只是笑着晃了晃手里的茶杯:“挺好的,每天画画、看书,和朋友待在一起。”没人再追问当年的事,大家都看出来了,眼前这个穿鹅黄色毛衣、眼神坦荡的姑娘,早已不需要用过去的故事来证明什么。

三十岁那年,姜稚鱼出版了一本画集,名字叫《自己的太阳》。扉页上写着:“不必借光,你本身就是光源。”书里没有商时序的影子,只有画室的晨光、自习室的暖灯、朋友的笑脸,还有她自己——从最初画里那个眼神躲闪的女孩,到后来笔触越来越舒展的身影,每一笔都带着时光的温度。

签售会那天,周砚在台下帮她递水,看着她被读者围住,笑着回答“如何找回自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图书馆里掐着自己胳膊说“看自己”的女孩。原来有些种子,只要埋下了,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长成连自己都惊讶的模样。

后来,小院的葡萄藤爬满了篱笆,自习室里多了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是她和周砚的女儿,小名叫“小画笔”。姜稚鱼依旧每天画画,只是画里又多了新的风景:周砚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追蝴蝶,阳光落在三人身上,像一幅永远画不完的《并肩》。

偶尔整理旧物,她会翻到高中那本日记,里面还夹着一张没送出去的画——当年偷偷画的商时序的侧脸,线条早已模糊。她笑着摇摇头,把画抽出来,放进了女儿的涂鸦本里当衬纸。

纸张簌簌响,像一声轻描淡写的告别。

那些兵荒马乱的日子,终究成了滋养她的土壤。而那个曾经在黑暗里跌撞的女孩,早已学会了给自己的人生掌灯,不仅照亮了自己,还温暖了身边的人。

原来最好的后续,从不是“后来他怎么样了”,而是“后来的我,活得真好”。

上一章 活成自己的光 未寄的糖纸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光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