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道德与本性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人性  本性 

善与恶

道德与本性

善良与罪恶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也常常被扭曲。 --题记

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个人叫做刘婶,他人好生勤快,每次天不亮便起床,开始忙活,她总会去市场买菜做饭,在市场中几乎所有人都识得她。她对邻里街坊也总是很热情,经常有好吃的总会去分享,以至于她与邻里街坊的关系都挺好。邻里街坊谈到,她总是说她很善良,热情,人很好。但有一次,刘婶的孙子被王婶家的孙子欺负了,刘婶一得知此事,便与其据理力争。直到傍晚两家才被周边的人劝退。王婶便开始和村里面的人说刘婶是多么的坏,丝毫道理不讲,很多不知事理的人,纷纷将此传播。以至于刘婶的名声糟透了。但是在此之前,王婶一直都是说刘婶是一个很善良很好的人。因为刘婶曾经常常帮助王婶,也常常分享美食。刘婶平白无故遭到讨厌,心里一直想不明白,她很愁,但却不能解。直到一日,有一户与刘婶关系还不错的家庭,告诉了村民讨厌刘婶的原因。刘婶听完后只觉得一阵心累,心想“我之前帮了王婶那么多,现在却因为他的孙子欺负了我的孙子不占理的是她反倒成了我的不是,我还以为是我这个人多么的可恨呢,原来是有人恩将仇报啊”因为刘婶平日也很少在于他们的眼光,以至于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谣言,以至于这些谣言越传越离谱,越传越远。平日在邻里街坊眼中,善良,热情,平易近人刘婶在别人的口中竟成了罪恶,斤斤计较,小气可恶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婶在村子越发被讨厌,她也越来越找不到一虎和他好的人家,最终,她只好搬走了这个村子……。

善良与罪恶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刘婶会从一开始的善良热情变得罪恶十恶不赦呢?究竟是刘婶个人的变化,还是他人看法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呢?说来说去还是无法离开一个话题--人性。人性是什么呢?这个抽象的概念又该如何解释呢?人性可以说是人们的本性,即使在小的时候有正确的价值观,也许也不会得到改变。正如你无法让狮子老虎一直吃素,他终有一天会去狩猎吃肉。

站在刘婶的角度来看,她什么都没做,她也未曾做过什么,他分享零食,分享好的东西给街坊那是大方,善良,热情,而他在被孙子被欺负的时候去与其据理力争,这是在维护他个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却从善过渡到了恶。

从王婶的角度来看,刘婶在给予她美食和她分享好的事物的时候,她认为她是善良的,当刘婶因为他的孙子被自己的孙子欺负的时候来跟自己吵架,那么在自己这里,他便是十恶不赦的,因为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也可能影响到自己的荣誉。

我们很容易看出一个道理,人总是在对于能为自己谋取利益,帮助自己的事物或者人上去赞美他,可以说是说某件事或者人是善良的,但在对于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荣誉,名誉的时候总会去评价那件事物或人是十恶不赦的讨厌的。善恶终究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最普通而正常的定义就是善是去做了不属于自己义务的事,这叫做善良,比如你领养了一只在路边,很可怜的小狗。这并不是你异物之中的事,也无法为你带来利益,但是你仍然很热心的去做,这就是善良。罪恶呢?罪恶是指某个人做了某件不该做的事,去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去偷窃他人的钱财,这人们常常定义为罪恶。但抛开影响力巨大的事情来谈。刘婶被说成是罪恶的或者善良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人们自身的利益。当别人帮助了自身的利益,无论那个人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但在那个人来看别人就是好的,善良的,因为那人为他谋取了更多的利益。当别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无论那个人做的事情多么的正确合法,依然会被贴上罪恶的标签。

善与恶从来都没有明确的定义,之所以会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人,都是因为人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看待他人,才会对他人予以罪或者是善的评价。所以罪恶不一定真的是那个人有多么的可恶,善良也真的不一定那个人是有多么的好,不过是因为利益而所获得的评价罢了……

道德与本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