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奖杯碎裂的巨响,如同宇宙大爆炸的余波,在柏林洪堡大学现代感十足的纳米技术报告厅里,被压缩成耳机里一段冰冷而遥远的音频残响。德语主持人的介绍词带着日耳曼语系特有的精确韵律落下,聚光灯如同精准定位的激光束,瞬间将我笼罩。
“……林晚博士!您在量子隧穿效应模拟板及‘幽灵镜像’芯片级防御架构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为下一代信息安全树立了全新范式!我们荣幸地授予您本年度‘赫尔曼·冯·亥姆霍兹’青年科学家奖!”
掌声潮水般涌来。台下是严谨的学界泰斗、目光锐利的同行、以及记录着历史的镜头。我走上台,接过那座造型简洁却分量沉重的奖杯。金属冰冷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上面镌刻的精密齿轮浮雕,象征着理性与秩序的永恒运转。
德语致辞早已烂熟于心。感谢导师、团队、合作机构。声音平稳,逻辑清晰,如同在汇报一份实验数据。柏林冬夜凛冽的空气似乎透过厚重的墙壁渗入,报告厅里弥漫着学术殿堂特有的、混合着旧书页、咖啡因和严谨思考的味道。
致辞结束。掌声再次响起。主持人微笑着上前,准备进入惯例的提问环节。
就在这时,我放在演讲台内侧口袋里的私人手机,屏幕无声地亮起。不是电话,不是信息。是一条来自加密通讯通道的、预设好的状态更新提示,只有简单几个字:
【计划完成。镜像激活。】
指尖在冰冷的奖杯底座边缘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心口那片名为“林晚”的深海之下,某个蛰伏已久的逻辑节点,被这行代码精准点亮。一道无形的指令流,沿着预设的神经通路奔涌而出。
“感谢各位,”我微微颔首,将奖杯轻轻放回演讲台,动作从容,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充满智慧与探究的眼睛,最终定格在最前方那排对准我的直播摄像机上。德语切换成清晰、冷静的英语,如同手术刀划开空气:
“在结束我的获奖感言之前,请允许我占用诸位宝贵的一分钟时间,澄清一件发生在我祖国、与我个人声誉及学术诚信密切相关的事件。”
报告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带着惊讶和不解。直播镜头后方的导播似乎也懵了。
“数月前,我担任技术顾问的‘星启未来’项目,在关键阶段对我做出了严重指控,声称我泄露了核心芯片架构设计给竞品公司‘智芯科技’,并以此为由冻结了我的研究权限,启动了所谓的‘调查’。”我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第三方案例,“这些指控,基于几份来源不明、漏洞百出的所谓‘证据’,其核心目的,是掩盖项目内部真实存在的技术缺陷与管理失控,并将我作为替罪羊清除出局。”
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哗然。学术不端指控在严谨的德国学界,其严重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