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的苍茫黄土高坡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枣花的少女,她手中紧握着一把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枣木梳。这把梳子源自一棵百年老枣树的根,其梳齿间精雕细琢着繁复的图案,传说中,它能赋予冬日里的发丝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暖。
枣花母亲临终之际,将这梳子视为圣物相传:“此梳择善而从,唯有心存善念之人,方能目睹其梳齿绽放光芒。”那时的枣花,年仅稚龄,虽未全然理解,却仍将梳子视为珍宝,藏于枕边。
时光荏苒,转眼间枣花已十五岁。一日,她前往镇上售卖红枣,偶遇一位衣衫褴褛、蹲坐在墙角抹泪的老妪——原来,她的钱袋遭窃,连为孙儿购药的银钱都不翼而飞。枣花望着怀中紧攥的全家过冬口粮钱,内心挣扎不已,但望着老妪那双冻得皲裂的双手,她毅然决定将钱全部赠予。
归途之中,枣花以枣木梳轻理秀发,不经意间,梳齿间竟泛起一抹柔和的红晕。是夜,梦境中,那棵古老的枣树根向她低语:“明日,后山崖下,藏有千年灵芝,足以解你燃眉之急。”
次日,枣花循梦而行,果真于崖下觅得灵芝。她变卖灵芝,不仅凑足了家中过冬的口粮,还助力老妪的孙儿重获健康。
岁月流转,两年后,黄土坡遭遇罕见旱灾,井水干涸,村民焦虑万分,纷纷求神拜佛。枣花则怀抱枣木梳,静坐于老枣树下,泪珠滑落在梳上。霎时间,梳齿的红光骤亮,如丝如缕,渗透入土。当夜,老枣树根下奇迹般地涌出一股清泉,水流潺潺,滋润了整个村落。
村民们围绕着泉水欢歌时,枣花注意到枣木梳上的花纹已黯淡许多。一位路过的老道士见状,捋须轻叹:“此梳汇聚三代善念,今为救众人耗尽灵力,恐将归于平凡。”
枣花轻轻收起梳子,未有丝毫惋惜。然而,次年春日,那棵老枣树下竟萌发出一片嫩绿的枣树苗,每一株的枝干都仿佛自然弯曲成梳子的模样。
枣花以这些树苗为材,精心制作成梳子,赠予村里的少女们。她笑道:“梳子的力量,不在于材质,而在于持梳之人的心中是否怀揣着助人之念。”
时至今日,黄土坡上的姑娘们依旧沿用着枣木梳,尽管梳齿间或许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芒,但每当她们为邻里梳理长发时,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枣花香,仿佛那年春天,从老枣树下流淌而出的清泉,再次润泽了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