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有些污渍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薛之谦在硬邦邦的沙发上醒来,脖子有些落枕的酸痛。他揉着眼睛坐起身,发现身上盖着那条薄毯,而林薇已经不在电脑前了。
小书桌上放着半杯冷掉的茶水,旁边压着一张字条。
林薇我去买早餐,顺便打听附近哪里能买到便宜又隔音的吸音棉。你的嗓子需要练声,这屋子回声太大。锅里有白粥。——林薇
字迹干净利落,和她的人一样。
薛之谦看着那张字条,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暖意。这种被人细致照料的感觉,在父母之外,他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尤其是在这前途未卜的困境中。
他起身盛了碗粥,刚喝了两口,门锁轻响,林薇回来了。
她手里拎着豆浆油条和一个塑料袋,袋子里似乎装着一些电子配件和电线。
林薇“醒了?正好,吃这个吧,粥留着中午喝。”
她把豆浆油条放在桌上,然后展示了一下塑料袋里的东西。
林薇“在楼下五金店看到一个二手的小调音台和一个动圈麦,价格还行,虽然旧了点,但测试过还能用。”
林薇“吸音棉问到了,下午去拿货。”
薛之谦有些愕然。
薛之谦“你…这么早就去淘这些东西?哪来的钱?”
林薇“我还有点积蓄。”
林薇语气平淡,似乎不愿多谈钱的问题,
林薇“设备是基础投资,不能省。”
林薇“而且……”
她顿了顿,看向薛之谦。
林薇“我们得开始干活了。”
薛之谦“干活?”
林薇“嗯。”
林薇拿出自己的旧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文档。
林薇“雪藏令下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林薇“正规的商业演出和发布渠道被冻结,但音乐本身是封不住的。”
林薇“我们需要另辟蹊径,保持你的曝光度和创作输出,维持粉丝热度,甚至吸引新的听众。”
薛之谦放下豆浆,表情认真起来。
薛之谦“你有什么想法?”
林薇“线上,继续依靠星辰和粉丝论坛,稳定发布信息,甚至可以尝试上传一些音频小样,虽然音质可能不好,但能解渴。”
林薇“线下……”
林薇目光投向窗外车水马龙的声音传来的方向。
林薇“街头就是我们的舞台。”
薛之谦“街头?”
薛之谦愣了一下。他不是没在街头唱过歌,未成名前,为了练胆子和赚点生活费,他也在地铁口、公园里唱过。
但那是在无人认识的时候。现在他虽然被雪藏,但《认真的雪》热度还在,认识他的人并不少。
薛之谦“去街头唱?会不会……”
林薇“会不会掉价?”
林薇接过了他的话,摇摇头。
林薇“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打动人心与否的区别。”
林薇“而且,这不是简单的街头卖唱。”
她调出电脑上一个简单的计划表。
林薇“我们需要策划一系列快闪式街头巡演。”
林薇“地点要选在人流量大、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唱两三首歌就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林薇“曲目以你的旧歌为主,但关键是要有一首新歌,或者旧歌新编,给人新鲜感,制造话题。”
林薇“目的是告诉所有人,薛之谦没有被雪藏压垮,他还在唱,还在创作,音乐从未停止。”
薛之谦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个想法大胆又直接,恰恰符合他不服输的性子。
薛之谦“好!就这么干!唱什么?《认真的雪》肯定要唱,很多人认识我就是因为这首歌。”
薛之谦“新歌……《演员》还没完善,倒是你哼了那段旋律后,我有点新想法,写了一首偏向流浪、自由主题的小样,暂时叫《流浪诗人》。”
林薇“流浪诗人?很好,很应景。”
林薇“今天就开始准备,设备调试、地点勘察、时间选择。”
林薇“明天周末,人流量大,可以进行第一次尝试。”
她的行动力强得让薛之谦咋舌。
薛之谦“明天?这么快?”
林薇“时间不等人,陈振业也不会等我们。”
林薇眼神锐利:
林薇“我们必须快,在他下一次出招前,尽可能多地争取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