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悲欢离合   

陶渊明

古代人物自述

我生于晋宋易代之际,那是一个名士风流与刀光剑影并存的时代。世人皆知我"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不知这背后藏着多少踟蹰与叹息。我并非生来就爱田园,也曾怀抱济世之志。少时读《论语》《老子》,既有"大济苍生"之想,又慕老庄逍遥之境。这两种心思在我胸中交战,使我既不能全然入世,又无法彻底出世。

二十九岁那年,我初入仕途,为江州祭酒。衙门里尽是些阿谀逢迎之辈,他们笑我不通世故,我嫌他们污浊不堪。未几,便辞官归去。后来州府召我为主簿,我不就,宁愿躬耕自给。那时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亲戚朋友多劝我复出为官,我内心挣扎,终于再度出仕。先后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最后做了彭泽令。

在彭泽任上,我下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可以酿酒。妻子固请种粳米,我才让步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我日日盼着秋收,好酿新酒痛饮。然而未等庄稼成熟,郡里派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告诉我应当束带相见,我长叹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即解印绶去职。这一走,便是永别仕途。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途中的我,心情竟如此轻快。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终于望见家门,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隐后的日子清贫却自在。我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农事虽苦,却比官场逢迎干净得多。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世人说我清高,其实我只是受不得束缚。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厌恶那些虚礼与伪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今终得返自然,如鸟脱笼,如鱼归渊。

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我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我这一生,始终在出仕与归隐间徘徊。每一次出仕都满怀希望,每一次辞官都心灰意冷。最后终于明白,我本就不是庙堂中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人问我为何隐居,我说不为别的,只因性本爱丘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浊世中保持一点真性情,比什么都重要。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既然如此,何不按照自己的本性活着?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死后,不必立碑,不必厚葬。我的诗文若能传世,后人自会记得有个五柳先生;若不能,那便随风散去也好。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这就是我,陶渊明的一生。一个不合时宜者的自白。

上一章 杜甫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