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弦断锁宫秋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宫廷  古言     

第一章 朱墙锁春

弦断锁宫秋

宣德三年的春雨裹着寒意,十岁的谢昭宁攥着父亲的衣袖,仰头望着巍峨的午门。朱漆大门上排列整齐的铜钉泛着冷光,像无数只眼睛俯瞰着渺小的蝼蚁。

"昭宁,莫怕。"谢文远蹲下身,粗糙的手掌替女儿拂去额前碎发。这位两袖清风的御史大夫,此刻眼底藏着她看不懂的忧虑,"进了宫,要听太后娘娘的话。若能得太后喜欢......"他声音渐弱,终究没把后半句话说出口。

谢昭宁懵懂地点头,怀里紧紧抱着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琵琶。那是把小巧的月琴,琴头雕刻着并蒂莲,琴弦早已断了两根。她记得母亲咳血的夜晚,用最后的力气把琴塞进她怀里:"昭宁,学些本事,才能护住自己......"

穿过层层宫门,长廊两侧的宫娥太监垂首而立。谢昭宁第一次见到如此华丽的景象:琉璃瓦在雨中泛着七彩光晕,白玉阶上雕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就连墙角的青铜香炉都比她人还高。可这些精美的器物,却让她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囚鸟图》——金丝笼中的鸟儿再漂亮,也飞不出方寸天地。

"谢御史,太后娘娘在长春宫等候。"引路的嬷嬷声音冷硬。谢文远躬身行礼,转身时却悄悄塞给女儿一块桂花糕。糕点还带着体温,谢昭宁眼眶发热,她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父亲。

长春宫的暖阁里,檀香混着药味。谢昭宁跪在织金地毯上,偷眼打量端坐在凤椅上的太后。老人家满头银发梳着精美的发髻,戴着珍珠凤冠,可那双眼睛却像淬了冰的刀,扫过她时,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就是谢御史的千金?"太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倒生得伶俐。从今日起,就留在哀家身边吧。宫里的规矩,可要好好学。"

谢昭宁懵懂地叩首,还未意识到,这一叩,便叩碎了她的童年。宫墙高耸入云,将春日的暖阳挡在外面,也将一个十岁女孩的天真烂漫,永远地锁在了朱红大门之内。

深夜,谢昭宁蜷缩在宫女居住的偏殿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隔壁传来年长宫女的窃窃私语:"听说了吗?太后留她,是因为谢御史弹劾了贵妃的兄长......"

"小声些!这种话被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

谢昭宁抱紧琵琶,泪水无声地浸湿了绣着并蒂莲的琴套。她终于明白,父亲送她入宫,不是为了让她见识繁华,而是将她当作一颗棋子,投入了波谲云诡的宫廷棋局。而她,不过是这场权力游戏中最微不足道的筹码。

正德元年的梧桐叶簌簌坠落时,谢昭宁倚在长春宫的雕花窗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琴弦。那把断弦的月琴早已修缮完好,只是琴头的并蒂莲在岁月侵蚀下,褪去了最初的光泽。八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曾经懵懂的女童,如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眉眼间褪去了稚气,却多了几分深宫淬炼出的沉静与疏离。

秋风裹挟着细雨拍打着窗棂,将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也浸得湿润。谢昭宁望着院中那株老梧桐树,枯叶打着旋儿落在积水中,恍惚间又回到初入宫的那个春日。那时的她总爱数着宫墙上的琉璃瓦,天真地以为熬过几场春雨便能重见父亲,可如今连父亲的音容笑貌,都在记忆里渐渐模糊。

“宁姑娘,太后唤您去暖阁。”宫女青黛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谢昭宁轻轻放下月琴,起身整理了下衣衫。铜镜中的少女身着月白色襦裙,发髻上只别着一支素银簪子,这是太后特意吩咐的装扮——太过年少的娇艳在长春宫是不合时宜的。穿过长廊时,谢昭宁注意到御花园的菊花正在凋零。记得去年重阳,太后带着众人赏菊,贵妃借着酒意刁难她,要她以残菊为题赋诗。她望着满地狼藉的花瓣,脱口而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太后眼中闪过的赞赏,和贵妃骤然变色的脸,至今历历在目。从那以后,她愈发懂得,在这宫里,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刃。

暖阁内,檀香依旧浓郁。太后斜倚在榻上,手中摩挲着佛珠,见她进来,微微抬了抬手:“昭宁,哀家听说,前日御书房的李公公向你讨教诗词?”谢昭宁心中一紧,跪地行礼道:“回太后娘娘,不过是些粗浅见解,让娘娘见笑了。”太后沉默片刻,缓缓道:“你也该到议亲的年纪了……”话音未落,谢昭宁只觉浑身发冷,八年了,她终究还是逃不过被当作棋子的命运。

夜色渐深,谢昭宁回到寝殿,窗外的梧桐树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宛如一幅破碎的画。她抱起月琴,拨弄出不成调的曲子。八年前那个抱着断弦琵琶哭泣的小女孩,或许早已在这朱墙之内死去,如今剩下的,不过是个学会在暗流涌动中自保的深宫女子罢了。而那扇紧锁的宫门之外,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她望着窗外飘落的最后一片梧桐叶,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囚鸟图》,原来自己早已成了画中那只飞不出去的鸟,被锁在这深宫的秋色里,不知归期。

弦断锁宫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暗香惊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