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这问题的竟不是我们学徒,而是附近村落的孩子,方才刚把手下人训斥了一通。"
"该不会是罗德吧?"
"正是。听伙计们说那孩子颇有'天赋'。他根据在建房屋数量和每日到货的瓦片,精确推算出短缺日期。"
"那孩子原本就踏实,近来愈发可靠了呢。"
梅尔菲娜听到自己关照的孩子受外人夸赞,心头泛起又痒又甜的滋味。
嘴角不自觉扬起微笑。
"而且不止那孩子,参与建设的村民们都对领主大人敬慕有加。"
笑着回应"那真令人欣慰",梅尔菲娜突然想起件事:
"里卡多,若通过行会委托,烧制陶器的工匠能上门服务吗?还是说通常从城镇订购成品?"
"视情况而定。陶器生产需要窑炉,还要适应当地黏土特性,一般以订购为主。但若对品质要求不高且需求量大,聘请工匠更划算......请问具体要制作什么?"
梅尔菲娜用手在离地约膝盖高处比划出圆形:
"这般大小的陶制火钵,用来盛炭生火。"
"火钵?似乎未曾见过。不知作何用途?"
"主要用于冬季室内增湿取暖。想象成可移动的地炉便好。有了它还能简易烹饪。最好赶在降雪前给每户配发一个。"
"每户一个?"
里卡多正要端起的茶杯顿在半空。
恩卡尔村现有人口约两百,加上眼前这位领主近日解放的农奴,总人口约三百户。
即便按家庭单位计算,至少也有七十户。
如此庞大的数量让他瞠目结舌。
"这般数量的话,不如在村里建窑聘请工匠。但为何突然......?"
"寒气易诱发疾病,希望村民能温暖过冬。火钵不仅能取暖,还可烧水煮炖,更能烤玉米薄饼。"
"原来如此,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食。"
梅尔菲娜轻轻点头。
农民们的早餐通常是隔夜蒸芋头或硬邦邦的杂粮面包配麦酒。
午餐则要使用公共灶台熬煮豆蔬汤、蒸芋头或烤制面包——这是农家节省柴火的智慧。
虽说各家土间中央都有类似地炉的"灶坑",但似乎仅用于冬季取暖。
直接在室内燃薪难免烟熏火燎,明火也隐患重重。
"有了自用热源,就不必冒寒外出。更希望他们清晨能喝上杯热茶啊。"
虽说成了自由身,前农奴们的房屋仍是粗陋的单间。
听孩子们说,入冬前虽会修补墙缝,但外行的手艺终究抵挡不住严寒,全家人只得围着炉子挤在一条毛毯里过夜。
梅尔菲娜恨不能给他们分配新房,可若如此,又会在恩卡尔村老村民间造成不公。
这些开拓者也是熬过艰难岁月才建起如今的家园,眼下在建的屋舍本就来自他们缴纳的税金。
若给农奴们建房,难免滋生怨怼。
但让子民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更非梅尔菲娜所愿。
苦思良久,梅尔菲娜决定推行联排屋制度。
农家通常只有土间与卧房两室,而联排屋不设壁炉,八户共享一栋建筑,对向排列组成十六户单元。
每单元配备公用炉灶与厕所——后者才是梅尔菲娜的真正目的。
(不设壁炉便可免缴壁炉税。)
恩卡尔村迟早也要建公厕,但随地便溺的陋习根深蒂固。
这非本地独有,王都贵族区外皆是如此。
骤然改变千年积习确属不易,但联排屋既归领主所有,以业主身份指定如厕场所总容易推行些。
至于房租,今夏已准许他们在新垦农田拥有半数产权,只需按比例缴纳麦粟抵租。
(或许十年十五年后,可将产权逐步转让?)
待恩卡尔地区繁荣起来,定会有人攒钱自建房屋。
虽只是愿景,但到那时,新老村民的隔阂也该消融了吧。
于梅尔菲娜而言,开拓者与前农奴都是子民,从无分别。
但愿如此。
————
玛丽如今常展笑颜,而梅尔菲娜在她和塞德里克面前,也愈发显出十六岁少女的本性。
曾经那个恪守贵族礼仪的端庄淑女,那个自婚后便强作沉稳的年轻领主,面具正悄然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