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宋亚轩第一次在A大艺术楼的转角看到刘耀文时,胸腔里那颗沉寂多年的心脏,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荡起了圈圈涟漪。
彼时,刘耀文正抱着画板,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他微微蹙眉,专注地对着窗外的风景描摹,侧脸的线条干净利落,下颌角的弧度与记忆深处那个模糊的身影渐渐重合。
宋亚轩定在原地,目光胶着在刘耀文身上,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他从没想过,会在离家这么远的大学,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与他的弟弟重逢。
父母离婚那年,宋亚轩和刘耀文都还小。母亲带走了宋亚轩,父亲则留下了刘耀文。从此,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像是被命运无情地分隔在两条平行线上,鲜少再有交集。偶尔从亲戚口中零星听到关于刘耀文的消息,也只是只言片语,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他。
“同学,你挡着我光线了。”刘耀文的声音打断了宋亚轩的思绪,带着几分不耐烦。他抬起头,视线落在宋亚轩身上,眉头皱得更紧,“你……”
宋亚轩的心猛地一跳,他看到刘耀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熟悉。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抱歉,我叫宋亚轩,是油画系大一新生。”
刘耀文放下画板,站起身。他比宋亚轩记忆中要高大许多,身形挺拔,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英气。“刘耀文,雕塑系大二。”他顿了顿,目光在宋亚轩脸上反复打量,“你……和我一个远房亲戚有点像。”
宋亚轩扯了扯嘴角,没接话。他知道,刘耀文不是认不出,只是不愿承认,或者说,是不敢承认。
从那天起,宋亚轩开始有意无意地出现在刘耀文可能出现的地方。图书馆、画室、食堂……他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小心翼翼地靠近,生怕惊扰了这份失而复得的联系。
刘耀文起初对宋亚轩的接近有些抗拒和疏离,他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突然多了一个“哥哥”的存在,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但宋亚轩的温柔和耐心,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
他们会一起在图书馆自习,宋亚轩帮刘耀文补习他头疼的文化课,刘耀文则会在宋亚轩画画遇到瓶颈时,从雕塑的角度给出独特的建议。食堂里,他们会分享彼此餐盘里的食物,聊着各自专业的趣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亲密无间。
一次,学校组织去美术馆看展,宋亚轩和刘耀文并排站在一幅描绘兄弟情谊的画作前。
“你说,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刘耀文突然开口,声音很轻。
宋亚轩转过头,看着他。刘耀文的眼神有些飘忽,像是在问画里的人,又像是在问自己。
“我想,他们应该会找到彼此,然后再也不分开。”宋亚轩的声音坚定而温柔,他看着刘耀文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就像我们一样。”
刘耀文猛地转头看他,眼中充满了震惊和复杂的情绪。良久,他才缓缓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宋亚轩知道,他一直在等这句话,等一个重新接纳彼此的契机。
那天晚上,刘耀文第一次主动约宋亚轩出去喝酒。在学校附近的小酒馆里,几杯酒下肚,刘耀文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他说起这些年的孤独和思念,说起看到宋亚轩时的不敢置信,说起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宋亚轩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递上一张纸巾。他知道,刘耀文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一个倾听者。
“哥,”刘耀文红着眼眶,终于叫出了那个久违的称呼,“对不起,我……”
“没关系,”宋亚轩打断他,声音哽咽,“我们都过去了。”
兄弟俩在那个夜晚,解开了多年的心结。他们像两棵在风雨中失散的树,终于在历经沧桑后,重新找到了彼此的根系,紧紧缠绕在一起。
此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他们会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一起在周末去探索城市的角落,一起规划未来。宋亚轩的画里,开始频繁出现一个英气的身影,那是他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刘耀文的雕塑作品,也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那是他对亲情的重新诠释。
毕业那天,宋亚轩和刘耀文穿着学士服,站在学校的大榕树下合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耀眼。
“哥,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刘耀文看着宋亚轩,眼中充满了笑意。
宋亚轩点点头,用力握住刘耀文的手。他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风雨,他们都会像现在这样,紧紧牵着彼此的手,一起走下去。因为他们是兄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是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浮尘相遇。浮尘遇(下)
毕业后,宋亚轩和刘耀文都选择留在这座城市发展。宋亚轩进了一家知名的画廊,负责艺术品的策展和推广;刘耀文则创办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很快在业内崭露头角。
他们合租了一套公寓,生活简单而温馨。每天早上,宋亚轩会做好早餐,等刘耀文起床;晚上,刘耀文会从工作室带回一些奇形怪状的雕塑小样,和宋亚轩一起分享创作的心得。
这天,宋亚轩下班回家,发现公寓里弥漫着一股饭菜的香味。他走进厨房,看到刘耀文系着围裙,正手忙脚乱地在灶台前忙碌。
“你怎么回来了?今天不是说工作室有应酬吗?”宋亚轩有些惊讶。
刘耀文转过头,脸上沾了点面粉,笑容有些腼腆:“应酬推了,想给你个惊喜。”
宋亚轩的心瞬间被填满了温暖,他走上前,帮刘耀文擦掉脸上的面粉:“你啊,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
“为了你,学的啊。”刘耀文的眼神亮晶晶的,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那顿饭,虽然味道算不上顶级,但宋亚轩吃得格外香甜。他知道,这是刘耀文满满的爱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亚轩和刘耀文的事业都越来越好。宋亚轩策划的画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刘耀文的雕塑作品也被多家美术馆收藏。他们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兄弟搭档,在艺术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然而,平静的生活下,却隐藏着一丝不为人知的秘密。宋亚轩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尘封多年的信。信是父亲写给母亲的,里面详细讲述了当年离婚的真相。原来,父亲当年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为了不拖累宋亚轩和刘耀文,他才选择了离婚,并独自承担了所有的债务。这些年,他一直在默默努力,偿还债务,同时也在关注着两个儿子的成长。
宋亚轩拿着信,久久无法平静。他把信递给刘耀文,兄弟俩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很久。
“爸他……”刘耀文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们去看看他吧。”宋亚轩说。
他们找到了父亲。多年的辛劳让父亲苍老了许多,但看到两个儿子,他的眼中充满了欣慰和愧疚。
“爸,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宋亚轩握住父亲的手。
“不,是爸对不起你们。”父亲老泪纵横。
那一刻,所有的误解和怨恨都烟消云散。父子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要把这错过的岁月都弥补回来。
从那以后,宋亚轩和刘耀文经常去看望父亲。他们会带着父亲去看画展,去参观刘耀文的工作室,让他感受到儿子们的成长和成功。父亲也会给他们讲一些人生的道理,分享他的经验和智慧。
宋亚轩的画廊和刘耀文的工作室也有了更多的合作。他们一起举办了一场名为“血脉”的艺术展,展出了宋亚轩以亲情为主题的画作和刘耀文的雕塑作品。展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被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所打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宋亚轩和刘耀文站在展览的开幕式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哥,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幸运?”刘耀文问。
宋亚轩点点头:“是啊,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找到了彼此,找到了亲情,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幸福。”
他们的目光穿过人群,看到了不远处的父亲,他正微笑着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骄傲和慈爱。
宋亚轩和刘耀文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有多长,他们都会像现在这样,紧紧相依,共同面对。因为他们是兄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是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浮尘相遇。这份亲情,将是他们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秋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