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林妙妙家 - 午后)
阳光慷慨地泼洒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空气中浮动着尘埃,也浮动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巨大的喜悦。林妙妙陷在柔软的米白色沙发里,像一只终于卸下千斤重担、慵懒餍足的猫。只是她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暴露了内心远非平静。
她的视线,牢牢锁在面前那张深红色的信纸上。烫金的哈佛盾徽在光线下熠熠生辉,每一个字母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尊敬的林妙妙女士:我们非常荣幸地通知您,您已被哈佛大学XX学者计划(少年班)录取,并授予全额奖学金…”**
书桌上,另外三份摊开的信纸同样诉说着不可思议的荣光:**清华大学“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北京大学“图灵班”**、**复旦大学“望道计划”**。四所顶级学府,四个全球顶尖的精英培养项目,四张通往人类知识殿堂最前沿的通行证,此刻像勋章般铺陈在她面前。
省中考状元的光环尚未褪去,新的、足以震动整个教育圈的神话已然铸就——一个未满十六岁的少女,提前锁定了世界顶尖大学的核心席位。
林妙妙长长地、满足地吁了一口气,指尖轻轻拂过哈佛的校徽,冰凉的触感却在她心底点燃了一簇熊熊火焰。上海这座她如鱼得水的城市,顶尖学府里那些令她心潮澎湃的前沿研究、与世界各地天才同台竞技的憧憬…未来像一幅瑰丽的画卷,在她眼前徐徐展开。
她拿起手机,指尖轻点,将哈佛通知书的特写镜头——尤其是那醒目的“少年班(Special Program for Gifted Youth)”和“全额奖学金(Full Scholarship)”字样——发送到了那个名为“林家欢乐窝”的三人群聊。几乎是瞬间——
**(手机屏幕特写:微信语音通话请求疯狂震动)**
林妙妙嘴角扬起一个俏皮的弧度,带着点小得意接通了电话,并习惯性地按了免提。
“喂?爸,妈!看到没?最后一块拼图,哈佛!全齐了!”她的声音清脆得像玉珠落盘,满载着纯粹的成就感和迫不及待分享的雀跃,仿佛还是那个考了双百就急着跑回家的小女孩,全然忘了自己刚刚解锁的是多少人毕生难以企及的成就。
电话那头瞬间炸开了锅。
**王胜男(穿透力极强的女高音,背景似乎还有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显然是激动得无法自持):** “哎哟我的老天爷!哈佛?!真…真的是哈佛?!妙妙!我的宝贝疙瘩!你可真是…真是给老林家长脸长到天边去了!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快!快把另外几张也拍清楚点!我要发朋友圈!发亲戚群!发业主群!让所有人都看看我王胜男的闺女有多能耐!” 她的喜悦是爆炸性的、世俗的、带着扬眉吐气的巨大满足感,每一个音节都透着“看,我培养的!”的自豪。
**林大为(声音紧随其后,带着同样真切的喜悦,但语速稍缓,似乎被妻子的激动顶得有点喘不上气,背景音里隐约有他拍大腿的声音):** “妙…妙妙!好!太好了!爸就知道…就知道你准行!这…这简直是…祖坟冒青…哦不,是妙妙你自个儿本事通天!爸这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 他的高兴是发自肺腑的,但比起妻子的张扬,他的表达更内敛,也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被巨大惊喜冲击后的茫然。
林妙妙听着父母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声音,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身体放松地往后靠了靠。“嗯嗯!照片马上发!妈,爸,你们说…我选哪个好?哈佛的环境和资源确实是全球顶尖,但清华姚班在AI和理论计算机这块的积淀和国内资源…” 她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分析起每个选择的优劣,声音里充满了对广阔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理性规划。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她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色里,此刻的她,仿佛站在了世界的中心。
然而,电话那头在短暂的、只有呼吸声的沉默后,气氛陡然转变。
**王胜男(笑声像被掐断,语气瞬间变得严肃、冷静,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妙妙啊,选哪个…这个咱们先放一放。爸妈今天打电话,是有个很重要的决定要告诉你。”
**林大为(立刻接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哄劝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对对对,妙妙啊,你看你,年纪还这么小,才十五岁半吧?拿到这些通知书,爸妈是高兴得找不着北了,但高兴完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啊…”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
**王胜男(不容置疑地打断,斩钉截铁):** “年龄太小了!绝对不行!妙妙,你现在还是个孩子!心智成熟度、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阅历,这些都远远不够!直接去读大学?还是哈佛那么远的地方?不行!爸妈绝对不能同意!想都别想!” 每个字都像小锤子,重重敲在刚才还飘在云端的林妙妙心上。
**林大为(连忙附和,语气更加温和,但也带着不容动摇的坚持):** “是啊妙妙,你妈说得对。少年班听着是风光无限,可你想过没有?跳过了高中这三年,错过了和同龄人一起奋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高考这段最宝贵的青春,以后回想起来,那得多大的遗憾啊?还有你那些兴趣爱好,钢琴、围棋、书法、画画,哪一样不需要时间沉下心来好好打磨?高中这三年,正是沉淀的好时候!” 他试图用“青春体验”和“兴趣沉淀”来包装这个决定,让它听起来更温情,更有“道理”。
林妙妙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了。前一秒还在云端翱翔,下一秒就被无形的巨手狠狠拽向地面。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大脑一片空白,握着手机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
“什…什么?”她的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爸,妈?你们的意思是…不让我去?这些…都不算数了?” 她下意识地看向桌上那四份沉甸甸的通知书,那些象征着无限可能的纸张,此刻在阳光的照射下竟显得有些刺眼。
**王胜男(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不是不让你去!是时机没到!爸妈已经商量好了,你必须回江州来!到精英一中,安安心心、踏踏实实读完高中三年!把基础打得更牢靠,也…也好好陪陪爸妈!” 最后那句“陪陪爸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母亲的不舍和情感绑架。
**林大为(赶紧补充,试图让理由听起来更充分):** “妙妙,你听爸说。精英一中那也是响当当的省重点,教学质量没得说!而且,江州是咱的根啊!回来感受感受家乡的氛围,认识认识家乡的朋友,对你整个人的成长绝对是大有裨益!你看你从小就在上海这种大都市,成绩是顶天了,可爸妈总觉得…你身上啊,缺了点咱们江州的‘地气’!” “地气”这个词,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也是唯一能稍微沾点边的理由,却也隐隐指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女儿过于“不食人间烟火”的担忧。
“基础?牢靠?”林妙妙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被冒犯的尖锐和学霸特有的逻辑反击,“妈!这些录取通知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还不够说明我的基础有多‘牢靠’吗?至于自理能力?我参加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集训营、IPhO(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出国比赛,哪次不是自己搞定所有行程、生活起居?还有阅历!”她越说越快,思路清晰得可怕,“在清华姚班、在哈佛,和全世界最顶尖的头脑碰撞、参与最前沿的研究项目,难道不比我坐在高中教室里重复刷那些我早就会的题更能增长阅历、开阔眼界吗?!”
她的反驳精准、有力,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瞬间戳破了父母看似合理实则脆弱的理由核心。
**王胜男(被女儿一连串的反问噎住,短暂的语塞后是更强势的反弹,带着母亲天然的担忧和控制欲):**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这孩子,才多大点就想飞那么远?翅膀硬了吗?高中是人生必经之路!没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再说了,你一个女孩子,年纪那么小,一个人漂洋过海,人生地不熟,遇到点事情怎么办?爸妈不在身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担忧的底色下,是根深蒂固的控制和不放手。
**林大为(努力打着圆场,但立场同样坚定):** “妙妙,爸妈都是为你好。高中三年,学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啊,只有在同龄人的环境里,在像精英一中这样的集体里,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成长。放心,江州的好孩子多着呢!爸打听过了,精英一中就有一个叫钱三一的,听说也是个了不得的学霸,你们肯定能聊到一块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他搬出了“钱三一”这个名字,试图给女儿一点心理安慰和期待,却浑然不知,在已经站在学术金字塔尖的林妙妙耳中,这无异于告诉她要去新手村“指导”NPC。
电话两端陷入了短暂的僵持,只有电流的嘶嘶声和彼此压抑的呼吸声。
林妙妙握着手机,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巨大的委屈和不甘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几乎要将她淹没。她看着窗外上海繁华的天际线,那是她熟悉、适应且能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电话线另一端连接着的江州,那个记忆里带着模糊乡音和烟火气的城市,此刻却像一个巨大的、未知的牢笼,尤其是要以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回去。
她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地起伏了一下,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属于“学神”的绝对理性和快速分析能力,在巨大冲击后开始接管大脑。父母的担忧有他们的立场,但更多的是固守成规和对她能力的低估。沟通无效,反抗徒劳。现实,冷酷地摆在了面前。
她的声音忽然平静下来,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的自嘲:“所以…你们已经决定了?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电话那头,王胜男和林大为的声音斩钉截铁地重合在一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家长权威:
**“对!必须回来!”**
**“下周就回来报到!”**
“嘟…嘟…嘟…”
忙音冰冷而单调地响起,像一根针,刺破了客厅里残留的最后一丝喜悦泡沫。阳光依旧明媚,却再也照不进林妙妙的眼底。
她缓缓放下手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重新陷回沙发里。桌上,那四份来自世界之巅的邀请函,在寂静中无声地嘲笑着命运的急转弯。她伸出手,指尖再次拂过哈佛那深红的信纸,触感依旧冰凉。
茫然、委屈、愤怒…种种情绪在琥珀色的眸子里激烈地碰撞、沉淀。最终,所有的波澜归于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她微微歪了歪头,嘴角扯出一个极淡、极复杂的弧度,混合着无奈、自嘲,以及一丝属于顶级掠食者降临新手村前的、锐利而玩味的锋芒。
“精英一中…钱三一?”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带着千钧之力,“呵…行吧。”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脚下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眼神却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落在了那个名叫江州的地方。
“看来我这‘精彩纷呈’的高中生活,” 她轻轻嗤笑一声,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得换个地方,用降维打击的模式,重新开局了。”
窗外,上海的天空湛蓝如洗,而林妙妙的心里,一场关于“平凡”的战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行李箱立在墙角,沉默地等待着装填,也等待着驶向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的“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