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这里,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个疑问。
为何在我们这一系列小说里,有诸多名字带“语”的角色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故事。
最初,这个别具一格的设定是芈姓在逃楚人(有女容祯)提出来的,她对历史文化和角色设定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提议小说里的暗卫以及其他精锐角色,皆以十二时辰为灵感来命名。
且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统一为“语”。
一开始她的这个想法大部分朋友并不看好,毕竟这样起名字读者未必能看懂。
而令人惊讶的是,她在《花仙之托》里的oc子语受到了好评。后续也就自然而然的,整个构思组都接受了这个提议。
为何选择以十二时辰命名呢?
因为芈姓在逃楚人想到,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而独创于世的计时方法。
它不仅精准地划分了一天的时间,更蕴含着古人对时间的深刻认知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而且,古代并非现在的二十四小时,他们那时候用的是十二时辰。
将其融入角色名字之中,仿佛赋予了这些暗卫和精锐角色一种与时间紧密相连的神秘特质。
暗示着他们如同时间一般,精准且不可或缺,在故事的发展中悄然推动着情节的流转。
每一个带“语”字的暗卫/精锐oc,都是《商周奇谭》系列故事的潜在情节推动者。
而名字末尾统一用“语”字也是有原因的。“语”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传达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意味。
结合城中央的钟楼每一次报时,他们的名字也可以组成一个轮回。
中国风的神话,需要本土的设定。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手表。城里全靠钟楼报时)
暗卫和精锐角色在故事里,往往承担着传递关键情报,沟通各方势力的重要职责。
以“语”字结尾,巧妙地契合了他们的身份特点,而在主线的设定中,他们的每一次行动,每一句话语,都会蕴含着影响故事走向的关键信息。
而暗卫精锐十二时辰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雏形。和现在故事里的差别并不大。
一开始在芈姓在逃楚人的设定里面,子语很纯爱,现在的故事里子语依旧是这个纯情暗卫/小巫师的设定。并没有多大变化。(子语的出场在花仙之托)
巳语也依旧是那个能力很强的巫师兼鲛人精锐前领导。这点和初始设定相比也并没有变化。
未语的设定同样也没变多少。只是在后面的补充当中,加了个“深海大肥猪”设定。
准确来说也是漏掉的。可以这么说,他最喜欢的食物是深海大肥猪(三文鱼)
不管是姒夏,还是我或者是芈姓在逃楚人,都是让这些设定都是随着时间慢慢增加的。
一开始就是写在纸上,再通过我来打在手机上(一般我用手机码字)
同样,后续这些设定也还会补充。如果你们有喜欢的也可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