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院长办公室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低气压。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院长周正国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刘明德坐在一侧的沙发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胜券在握的冷笑,目光像淬了毒的针,毫不掩饰地刺向并肩站立的陈丽君和陈昊宇。
“匿名举报信,指控陈丽君医生在处置3月17日车祸伤者张某时,滥用镇痛药物芬太尼,导致患者呼吸抑制,险些酿成医疗事故。”周院长将一份打印件推到桌沿,声音沉肃,“同时,关于陈丽君医生HIV职业暴露事件,以及后续处理流程是否规范,也需要一并调查清楚。”
陈丽君的心沉了下去。那份匿名举报信的内容她已从医院内部系统看到过,纯属子虚乌有!那天的患者疼痛剧烈且对常规药物反应不佳,使用小剂量芬太尼是经过评估且有明确记录的。至于职业暴露,每一步流程都严格遵循了指南。这分明是刘明德借题发挥,落井下石!
“院长,关于芬太尼的使用,病历记录清晰,剂量合理,且有护理记录佐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举报内容严重失实。”陈丽君挺直脊背,声音清晰而坚定,尽管心中怒火翻腾。
“失实?”刘明德嗤笑一声,慢条斯理地开口,“陈医生,医疗记录是人写的,人嘛,总有疏忽或者…倾向性的时候。至于职业暴露,”他转向陈昊宇,眼神带着赤裸裸的威胁,“昊宇啊,你是现场处置者之一,你确定当时的防护措施万无一失?特别是…你自己似乎也‘意外’地需要服用PEP了?”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陈昊宇。
空气瞬间凝固。陈昊宇的脸色冷得像冰,下颌线条绷得死紧。她没想到刘明德如此无耻,不仅针对陈丽君,还想把她拖下水,用她职业暴露的风险作为攻击的武器。
“刘副院长,”陈昊宇的声音如同手术刀般冰冷锋利,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关于陈丽君医生的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我全程参与,完全符合规范。至于我个人的情况,与本次调查无关,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医务科或感控科调阅标准流程记录,而非在此进行毫无根据的臆测。”
她向前一步,目光如炬,直视刘明德,那份在手术台上掌控一切的强大气场瞬间笼罩了整个办公室:“关于举报信,我可以用我的专业信誉担保,陈丽君医生在张某病例中的处置完全符合医疗原则,不存在任何滥用药物行为。这种基于个人恩怨的恶意举报,不仅是对陈丽君医生个人职业操守的污蔑,更是对整个急诊科医疗团队专业性的侮辱!我要求彻查举报来源,追究诬告者的责任!”
陈丽君站在她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陈昊宇身体里散发出的、保护性的怒意和毫不退让的决心。那句“用我的专业信誉担保”像一道暖流,瞬间驱散了她心中的寒意和孤立感。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刘明德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显然没料到陈昊宇会如此强硬地当众撕破脸,甚至不惜用自己最珍视的“专业信誉”来为陈丽君背书。
“陈昊宇医生!”刘明德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被忤逆的狂怒,“请注意你的言辞和立场!你现在是在接受调查质询!你的所谓‘担保’,在证据面前毫无意义!我看你是被某些人…”
“够了!”周院长沉声打断,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调查会按程序进行,医务科会成立调查小组,调阅所有相关病历和监控记录。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陈丽君医生暂停急诊科一线工作,转为文书岗位协助调查。陈昊宇医生,你…”他看了一眼依旧冷若冰霜的陈昊宇,又瞥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刘明德,“暂时继续负责急诊科临床工作,但也要配合调查。”
“院长!”陈丽君心中一急。
“这是决定!”周院长不容置疑地挥手,“散会!”
走出院长办公室,走廊冰冷的空气也无法冷却陈丽君心中的愤怒和委屈。停职!将她调离她热爱的、为之付出全部的急诊一线!这比任何污蔑都更让她难受。
“别担心。”陈昊宇的声音在身侧响起,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她极其自然地、在无人注意的走廊拐角,轻轻握了一下陈丽君垂在身侧、微微发抖的手。那触碰短暂却有力,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和“我在”的承诺。
陈丽君抬头看她,陈昊宇的眼神依旧冷静,但那冰层之下,是燃烧的怒火和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坚定。“清者自清。我会找出证据。”陈昊宇低语,随即松开了手,仿佛刚才的触碰只是幻觉。
接下来的日子,对陈丽君而言是种煎熬。坐在办公室整理病历、写报告,听着外面救护车的鸣笛声、同事们匆忙的脚步声,她却只能困在方寸之间,像一个被剥离了武器的战士。而陈昊宇,则像一道沉默而高效的屏障。她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调阅监控录像,反复核对那天的用药记录和护理记录,甚至联系了当天参与抢救的每一位护士和住院医,逐一核对细节。她眼底的乌青越来越重,但那股倔强的劲头从未消退。
“休息会儿吧。”一天深夜,陈丽君推开陈昊宇办公室的门,看到她还在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监控录像帧帧细看,手边是一杯早已冷透的咖啡。
陈昊宇揉了揉眉心:“快了。我发现一个监控角度,可能拍到了当时配药护士的动作细节,只要能证明她抽取的剂量是医嘱量,而非举报信里说的‘过量’,就能形成关键证据链。”
陈丽君心中酸涩又温暖。她走过去,没有犹豫,伸出手指,轻轻抚平陈昊宇紧蹙的眉心。这个动作自然而亲昵,带着心疼和依赖。陈昊宇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闭上眼,任由那温热的指尖在自己眉宇间流连,仿佛能抚平所有的疲惫和压力。
“别太累。”陈丽君的声音很轻,“不值得为那些小人…”
“值得。”陈昊宇睁开眼,抓住她停留在自己眉间的手,握在掌心。她的手微凉,却异常坚定。“为你,都值得。” 她的目光坦荡而深邃,再无半分遮掩。经历了天台告白和院长室的并肩作战,那道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无形屏障早已粉碎。
两人目光交缠,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温情和无需言说的默契。陈丽君俯下身,主动吻上了陈昊宇的唇。这一次的吻,不再是天台上的绝望爆发,也不是值班室里的激烈碰撞,而是温柔、缠绵、带着确认和安抚的细密亲吻。唇瓣轻轻厮磨,舌尖小心翼翼地试探、交缠,交换着彼此的呼吸和无声的誓言。咖啡的苦涩与消毒水的冷冽交织在一起,竟也生出一种奇异的甘甜。她们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在堆积如山的病历和闪烁的电脑屏幕前,用这个吻汲取着力量,确认着彼此就是风暴中最坚实的依靠。
然而,风暴似乎总喜欢接踵而至。
几天后,一封国际快递送到了陈昊宇的办公室。发件方是享誉全球的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陈昊宇拆开信封,里面是一份制作精良的聘书和一封措辞极其恳切的邀请函。信是由该中心首席心脏外科专家、陈昊宇在哈佛进修时的导师Dr. Laurent亲笔所写,邀请她加入其顶尖团队,参与开创性的微创心脏瓣膜置换项目,聘期三年,并提供极其优渥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几乎是所有心脏外科医生梦寐以求的机会!陈昊宇捏着那份沉甸甸的聘书,心情复杂难言。她一直渴望在最顶尖的平台上挑战技术巅峰,而洛桑的邀请无疑是将这扇门完全敞开了。可如今…
与此同时,陈丽君也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国际医疗救援组织“仁心无界”邀请她作为急诊医学专家,参与西非某国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紧急救援任务,为期六个月。任务危险,但意义重大,是她专业领域内极具挑战性和使命感的召唤。
新的抉择,像两道截然不同的岔路,突兀地横亘在她们刚刚确认心意、尚未稳固的感情面前。
“洛桑…是个难得的机会。”晚饭时,陈昊宇将聘书递给陈丽君看,语气平静,但眼底深处有挣扎。
陈丽君看着那份耀眼的聘书,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为陈昊宇感到骄傲,可巨大的失落感也随之而来。“仁心无界也给了我邀请。”她轻声说,拿出手机里的邮件。
两人陷入了沉默。餐厅柔和的灯光下,她们看着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理解、支持,但也看到了同样深切的迷茫和担忧。三年的瑞士和六个月的西非,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巨大的时差和无法预测的风险。她们刚刚确认的心意,能否经得起这样的分离和考验?
“你想去吗?”陈丽君问,声音有些干涩。
“这是…我的理想。”陈昊宇坦诚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的边缘,“但…”
“我明白。”陈丽君打断她,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埃博拉救援也是我的使命。我们…都需要时间考虑。”
她们默契地不再深谈这个话题,但那份邀请函和邮件,像两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激起了层层忧虑的涟漪。她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刚刚建立起来的亲密,一起服药(陈昊宇暴露风险极低,PEP疗程较短,已结束;陈丽君仍在服药),分享工作中的点滴(陈丽君虽停职,但陈昊宇会与她讨论复杂病例),在无人的值班室或天台分享短暂的、带着药味苦涩却又无比甜蜜的亲吻。她们贪婪地汲取着彼此的温度和存在,仿佛预感到分离的阴影正在逼近。
就在两人都在为未来艰难抉择时,一个更大的“惊喜”降临了。
一个阳光刺眼的周六下午,陈丽君正在陈昊宇的公寓里(陈丽君以“讨论调查进展”为借口,实则享受着难得的二人时光),帮她整理一些从医院带回来的文献资料。陈昊宇则在厨房煮咖啡。
门铃突然响了。
“可能是快递。”陈丽君随口道,放下资料走去开门。
门打开的瞬间,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门外站着的,是提着大包小包土特产、风尘仆仆、一脸喜色的陈母。
“丽君!惊喜吧?妈想着给你个惊喜,就提前来了!你电话里说可能有喜欢的人了,妈得亲自把把关…” 陈母笑呵呵地说着,目光越过石化的陈丽君,落在了客厅里。
客厅沙发上,散落着几份医学期刊和陈丽君刚放下的资料。而开放式厨房的吧台边,陈昊宇正闻声端着两杯刚煮好的咖啡转过身来。她在家只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T恤和灰色运动裤,柔软的头发随意地搭在额前,少了几分平日的冷峻,多了几分居家的柔和。最重要的是,她的嘴唇上,还残留着一抹不甚明显、却绝对无法忽视的嫣红——那是十分钟前,陈丽君在沙发上缠着她索吻时留下的口红印。
陈母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睛难以置信地瞪大,手中的土特产袋子“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她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衣衫略有不整(领口被陈丽君之前蹭得有些歪)、唇带暧昧印记的陈昊宇,和自家明显慌了神的女儿之间,来回扫射。
空气死寂。
陈昊宇端着咖啡杯,站在原地,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陈丽君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尖叫: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