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十一月的寒风开始席卷校园。
数学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双林一李”几乎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刷题。
一个周三的下午,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李薇卡在一道复杂的组合数学题上,抓狂地揉着头发:“我不行了!这题简直反人类!”
男林初夏接过题目,皱眉研究了几分钟,然后在草稿纸上写下几行公式:“试试这个转换思路。”
李薇看了还是摇头:“不懂...”
林初夏凑过来,仔细看了男林初夏的解法,眼睛一亮:“我明白了!你是把问题转化为图论模型?”
她在纸上画了几个点线图,“这样来看就清晰多了!”
李薇看着两人的配合,突然拍桌:“你俩真是绝了!一个提供高阶思维,一个转化为直观模型!这默契没谁了!”
两个林初夏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
竞赛前三天,班主任特意留出两节自习课让他们进行最后的冲刺。
三人决定模拟实战,限时完成一套往年真题。
时间到后,交换批改。
结果令人惊喜——他们总分达到了往年的获奖线。
“我们真的可以拿奖!”
李薇兴奋地拥抱了林初夏,然后犹豫了一下,也拥抱了男林初夏,虽然他僵硬得像块木板。
竞赛当天,清晨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
三人在校门口集合,由班主任带队前往考点。
“紧张吗?”
上车后,男林初夏低声问林初夏。
“有点,”她老实承认,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纸袋,“所以我做了‘幸运饼干’。”
纸袋里是三个星星形状的饼干,每个上面都用糖霜写着“必胜”。
李薇欢呼着拿过一个:“太贴心了!吃了林初夏的幸运饼干,我们一定能赢!”
考点设在市重点中学的礼堂里,近百名参赛者让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比赛开始后,礼堂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两个林初夏很快进入状态。
如李薇所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完美互补——当男林初夏陷入细节计算时,林初夏能提供整体视角;
当林初夏卡在抽象概念时,男林初夏能给出具体公式。
李薇则负责他们都不擅长的概率题部分,发挥出色。
交卷后,三人在礼堂外碰头,相视一笑——他们都感觉不错。
回程的车上,兴奋过后,疲惫袭来。
林初夏不知不觉靠窗睡着了。
车颠簸时,她的头轻轻靠在了男林初夏的肩膀上。
他一动不敢动,直到班主任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才微微红了耳朵。
一周后,结果公布:“双林一李”团队获得了市数学竞赛二等奖。
班主任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全班欢呼。
“下周一升旗仪式上,学校会正式颁奖。”
班主任笑着说,“为我们班的数学天才们鼓掌!”
下课后,同学们围过来祝贺。
李薇得意地接受着赞美,而两个林初夏则悄悄退到教室角落。
“其实有一道题我本可以做对的,”男林初夏小声说,“计算时粗心了。”
林初夏点头:“我也是。那道几何题,辅助线应该像你那样添加更好。”
“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他们异口同声,然后为这同步愣了一下。
随着十二月到来,天气真正冷了起来。
一天早晨,林初夏走进教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个暖手宝,粉色的,造型是一只小猫。
她疑惑地看向旁边的男林初夏,他假装专注看书,但泛红的耳朵出卖了他。
“谢谢,”她轻声说,“很可爱。”
他含糊地“嗯”了一声,目光仍黏在书上。
第一节课间,林初夏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给他:“姜枣茶,暖身的。”
他接过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相触,迅速分开,却都感觉到一丝暖意。
周五,天气预报说有初雪。
果然,下午最后一节课时,窗外开始飘起细小的雪花。
“下雪了!”
不知谁先注意到,教室里一阵骚动。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在操场上迎接初雪。
林初夏站在走廊上,伸出手接住飘落的雪花。
男林初夏安静地站在她身边。
“你知道吗?”
她轻声说,“初雪时许愿,据说特别灵验。”
他看着她被雪花点缀的头发:“你有什么愿望?”
林初夏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一起看雪。”
男林初夏怔住了,雪花落在他睫毛上,化作细小的水珠。
“嗯,”他最终轻声回应,“一定的。”
李薇突然从后面冒出来,往两人手里各塞了一个雪球:“发什么呆呢!来打雪仗啊!”
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三个月的相处让班级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团体,大家自然分成两队开始雪仗。
两个林初夏被分在同一队。
男林初夏负责制造“弹药”,林初夏则和李薇一起负责“进攻”。
“看招!”
李薇一个大扔,雪球准确命中对方队长。
林初夏笑着捏雪球,手指冻得通红。
男林初夏注意到,默默递来一副手套。
“谢谢,”她戴上还带着他体温的手套,“但你呢?”
“我习惯了,”他说着,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林初夏忍不住笑了,分给他一只手套:“一人一只,公平。”
于是他们共享一副手套,继续投入“战斗”。
那只共享的手套,似乎比任何保暖设备都要温暖。
雪越下越大,操场银装素裹。
班主任终于出来喊大家回家。
同学们陆续离开,两个林初夏却默契地留在最后。
“走一走?”
男林初夏提议。
雪中的校园静谧美好,脚印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
两人并肩走着,都没有说话,却丝毫不觉得尴尬。
走到那颗著名的“许愿树”下——据说只要和重要的人一起在初雪日站在树下,愿望就会实现。
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
“其实,”男林初夏突然开口,“我之前申请了寒假的天文夏令营。”
林初夏心里莫名一沉:“哦...那很好啊。”
“是省天文台举办的,为期一周。”
他继续说,“他们接受团队报名。”
林初夏抬头看他。
“我在想...”
他罕见地有些犹豫,“你和李薇或许会感兴趣?虽然是天文主题,但也有科普讲座和观测活动,不一定需要专业知识。”
林初夏眼睛亮起来:“真的吗?我可以去?”
他点头:“如果你愿意的话。李薇上周还说要找寒假活动。”
“我愿意!”
她几乎是立刻回答,然后不好意思地补充,“我是说,听起来很有趣。”
雪渐渐小了,夕阳从云层中透出,给雪地染上金粉色。
“该回去了,”男林初夏轻声说,“不然要感冒了。”
回教室拿书包的路上,林初夏突然想起什么:“夏令营什么时候?”
“一月下旬,”他回答,“期末考之后。”
说到期末考,气氛稍微凝重了一些。
高一上学期的最后一场大考,关系到寒假的和否愉快。
“要不...”
林初夏提议,“我们期末一起复习?像期中那样?”
男林初夏嘴角微扬:“这次要不要换个地方?总去书店和你家也不太好。”
“图书馆有个新开放的研究小间,”林初夏眼睛一亮,“可以预约使用。”
于是,期末复习的日子,两人经常出现在图书馆的小间里。
有时李薇也会加入,但更多时候是他们独处。
那些并肩学习的下午,成了寒冬中最温暖的时刻。
他们讨论题目,分享笔记,偶尔也会聊起梦想和未来。
一个周日下午,学习累了,男林初夏拿出手机分享天文照片,林初夏则拿出新做的点心。
“这是‘星云马卡龙’,”她介绍着不同颜色的小圆饼,“紫色是紫罗兰口味,代表鹰状星云;蓝色是蓝莓,代表蝴蝶星云;绿色是抹茶,代表猫眼星云。”
他拿起一个,仔细端详后放入口中:“不仅像,味道也很好。”
“天文与甜点的完美结合。”
她得意地笑。
期末考最后一天,走出考场,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寒假如期而至,但两个林初夏还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天文夏令营。
离营还有一周时,男林初夏约林初夏去购置装备。
在户外用品店,他熟练地挑选着保暖衣物和手电筒等必需品。
“你需要一双防滑的雪地靴,”他拿着一双白色靴子在她脚边比划,“山上积雪很厚。”
林初夏惊讶于他的细心:“你好像很有经验。”
“参加过几次类似的活动,”他承认,“但这次...不一样。”
结账时,林初夏注意到他多买了一个高级手电筒和一套保暖手套。
“给李薇的?”
她好奇地问。
男林初夏的耳朵微微泛红:“备用。万一有人忘记带。”
临走前,他们在商场热饮店小坐。
窗外,城市已是一片银白。
“寒假有什么计划?”
男林初夏问。
“除了夏令营,就是陪爸妈过年,做点新甜点实验。”
林初夏捧着热巧克力,“你呢?”
“观测和整理照片,”他说,“还有就是...或许可以约你看场电影?作为考前复习的答谢。”
林初夏差点被饮料呛到:“呃,好、好啊。”
“那就说定了,”他看似平静,但紧握杯子的手透露了紧张,“营期回来后?”
林初夏点头,感觉脸颊发烫。
分别时,男林初夏从购物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营期可能用得上。”
里面是一个星空投影仪钥匙扣,按下按钮会投射出小小的星座图案。
“这样即使在陌生环境,也能看到熟悉的星空。”
他解释道。
林初夏握紧钥匙扣,心中暖意涌动:“谢谢...我很喜欢。”
走在回家的路上,雪又开始下了。
林初夏想起初雪日的那个愿望——希望明年还能一起看雪。
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或许真的能实现。
不止明年,后年,大后年...
雪花飘落中,她忍不住微笑,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夏令营,更期待着夏令营之后的那场电影约会。
高一上学期的故事在雪中暂告段落,但属于两个林初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卡卡卡卡卡卡——
加更规则:
1.100朵鲜花可以加更一章
2.20个金币可以加更一章,50个金币可以加更4章
3.一个月会员可以加更2章,两个月是四章,就是依次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