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键盘敲成暴雨,我把自己折成伞。”

2016 年 12 月 1 日,北京零下七度。
沈念笙在宿舍走廊来回踱步,羽绒服里揣着一份空白合同。
走廊尽头,应急灯闪两下又灭,像坏掉的星星。
她用手指在合同封面刮出“TFJY”四个凹痕,
脑海里反复回荡经纪人下午那句话——
“签完你就是sdfj文娱部唯一的女爱豆,
也是靶心。”
12 月 2 日上午 10:00,总部 18 楼。
落地窗外霾色翻滚,室内灯却亮得刺眼。
长桌对面坐着三位西装人:法务、公关、副总。
合同摊在面前,只有三页,却重得抬不起手。
第一页:合约期 10 年,违约金 8 位数。
第二页:形象专属、影视优先、全年无休。
第三页:一条加粗黑字——
“因性别特殊,需接受额外舆情监测。”
沈念笙盯着那行字,指尖在桌面敲出无声的节拍。
副总把钢笔推过来:“签吗?”
她吸一口气,笔尖落在纸上,像落下一枚钉子。
签完最后一划,会议室响起机械掌声,
像提前录好的音效。
2016 年 11 月 28 日,23:47,微博服务器开始发烫。
一条十五秒的视频被悄悄上传——画面里,13 岁的沈念笙在首尔地下练习室,单手撑地,腰上横着不锈钢戒尺,戒尺落下,声音清脆。
配文只有七个字:
“sdfj新女爱豆 体罚队友。”
三十分钟,转发破十万。
热搜从 沈念笙是谁#飙到 #沈念笙滚出娱乐圈#,只用了四十二分钟。
凌晨 1:12,豆瓣娱乐组出现首栋万层黑楼:
《扒皮沈念笙:八岁赴韩,疑似被公司虐待》。
楼主贴出她 11 岁骨折打石膏的照片、练习生编号 A-027 的考勤表、甚至还有一张模糊的宿舍监控——
她蹲在地上擦地板,旁边写着“体罚”二字。
评论每秒刷新:
“未成年就出道,资本吃人。”
“听说她脾气很差,骂人用三国语言。”
“父母卖桂花糕圈钱。”
每一条都像钉子,钉进她的旧伤。
上午 9:00,公司紧急会议。
公关部把一张 A4 纸推到她面前:
“30 分钟内,手写道歉信,拍照发博。”
她捏着笔,手心全是汗,写了整整八遍才交上去。
最终版本只有三行:
“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
视频中的训练方式确实过激,我会改正。
请大家继续监督,也给我时间成长。”
信纸被拍成高清大图,发在官方号。
评论区前排热评:
“道歉有用?退圈吧。”
“才 15 岁,别把人往绝路逼。”
“sdfj出来挨打!”
当天下午,地下二层练习室被断电。
老师把节拍器收走,说:“等风头过去。”
沈念笙坐在木地板上,背靠着镜子,
镜子里的人影比真人瘦一圈。
她把手机关机,屏幕黑得像一口井。
井里映出她通红的眼睛,
和身后墙上用口红写的“加油”——
那是昨晚自己偷偷写的,
现在看起来像血。
原定的线下应援活动取消,
粉丝站连夜关站,头像统一换成黑色。
超话里最后一条置顶是:
“对不起,我护不住你了。”
沈念笙用小号点进去,
看见那张熟悉的头像变黑,
手指悬在屏幕上,终究没敢点赞。
凌晨 3:30,湖州桂花巷。
母亲打来电话,声音压得很低:
“门口被记者堵了,他们说你在韩国被打……”
她想说“我没事”,
却听见母亲在电话那端抽泣:
“妈妈只问你一句,还想跳吗?”
她握着手机,指甲陷进掌心,
血珠渗出来,滴在木地板上,
像一朵小小的桂花。
她说:“想。”
声音哑得像刀划过纸。
第二天训练恢复,
老师把冰袋按在她膝盖上:
“今天不跳,只练表情管理。”
她摇头,把冰袋推开:
“跳,跳给他们看。”
那天,她在练习室跳了 3 小时,
膝盖肿成馒头,
汗水把地板染成深色。
晚上 10:00,热搜又升一位:
#沈念笙膝盖出血坚持训练#
评论区却变成:
“作秀。”
“卖惨。”
“退圈。”
公司下令:微博停更 7 天。
沈念笙把账号交给工作人员,
自己在练习室贴了一张 A4 纸:
“不说话的 7 天,用动作回答。”
每天 08:00-24:00,
她在镜子前练同一支舞,
跳到第八天凌晨,
镜子里的人影终于和音乐合上拍。
她拿起马克笔,
在 A4 纸上写下:
“第 8 天,我还在。”
然后把纸折成飞机,
从 6 楼窗口飞出去。
飞机没飞远,
落在楼下的桂花树上,
像一片迟到的雪。
第 9 天,热搜降了。
公司通知:下周恢复活动。
沈念笙把膝盖上的创可贴撕掉,
伤口已经结痂,
像一枚小小的勋章。
她对着镜子,
把头发别到耳后,
轻声说:
“他们把键盘敲成暴雨,
我把自己折成伞。”
然后转身,
走进亮灯的练习室,
背影在镜子里被拉得很长,
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