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空椅子搬到月光下,才发现它一直在等我。”
青梧剧场外墙重新刷成雾青,
门口梧桐刚抽新芽,
风一过,叶子沙沙响,像替观众咳嗽。
沈念笙站在侧幕,
手里握着 A13 号椅子的钥匙——
那把椅子从《空座》首演留到现在,
椅背刻着“无人票”三个字,
今晚终于要被打开。
她穿改良戏服:
月白对襟长衫,
腰封是旧绣春刀的红线改制,
像把杀意缝进了温柔里。
新版《空座》加了“青梧”段落:
舞台中央升起一棵 4 m 高的梧桐树,
树干是回收的旧黑管,
枝桠缠着 200 盏暖黄灯泡,
像给一棵枯树装了心跳。
A13 椅子被搬到树下,
椅面放一本空白剧本,
封面写着“第 44 场”。
观众 500 席,
票根统一印着:
“空座不空,留灯等人。”
序幕灯亮,
沈念笙坐在 A13 椅子上,
翻开空白剧本,
第一页却渗出蓝墨水:
“你迟到了 871 天。”
她抬头,
梧桐树上 200 盏灯同时闪三下,
像心跳骤停。
音响放出她 2019 年冰湖 NG 的喘息声,
观众以为特效,
只有她知道那是真声。
剧情推进到“折枝”——
她需用绣春刀砍断一根梧桐枝。
道具刀换成真刀,
刃未开锋,
但刀背仍冷得像记忆。
她举刀,
手抖,
刀背反光映出观众席第 7 排——
那里坐着肖战,
戴黑色口罩,
眼睛在灯下像两粒未融的星。
她一刀砍下,
枝桠落地,
灯泡碎了三盏,
碎玻璃溅到她手背,
血珠滚在月白长衫,
像一朵迟到的红梅。
高潮:
舞台所有灯熄灭,
只剩 A13 椅子的底灯。
她必须对着空椅子说最后一句话:
“我把名字写进树里,
树却把它写成空座。”
话出口,
椅子底灯突然变红,
像心脏骤亮。
观众屏息,
她听见自己心跳 120。
按设计,
椅子底灯应在谢幕后缓缓熄灭。
然而当她鞠躬起身,
椅子灯“啪”一声炸碎,
玻璃渣飞进她右眼下方 2 cm,
血顺着睫毛滴在空白剧本上。
全场惊呼,
她抬手示意继续,
用袖子擦血,
血迹在剧本上晕开,
正好盖住“第 44 场”四个字,
像一场即兴的封印。
医务室灯光太亮,
医生用镊子夹出碎玻璃,
她没打麻药,
只咬住自己手腕。
血滴在地板,
像一串省略号。
肖战推门进来,
递给她一瓶云南白药喷雾,
瓶盖贴着便利贴:
“别哭,树会疼。”
工作人员把掉落的梧桐枝装进木盒,
枝桠断口渗出透明树脂,
她用手指沾树脂,
在 A13 椅子内侧写下:
“青梧 2021.5.4 血未干”。
树脂 3 分钟凝固,
字迹被永远封存在木纹里。
散场灯亮,
观众却没人起身,
500 人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
对着舞台摇晃,
像一片倒立的星空。
她站在 A13 旁,
用没受伤的左眼流泪,
泪滴在椅子扶手,
和树脂混成淡粉色。
剧场天台 6 楼,
她抱着木盒里的梧桐枝,
月光把树脂里的血照成琥珀。
肖战把创可贴贴在她眼下,
创可贴是粉色猫咪图案,
和血迹格格不入。
她笑:“猫在替我哭。”
他答:“树在替你活。”
她决定把 A13 椅子留在天台,
让月光做观众。
椅子底灯换上新的暖白灯泡,
光晕直径 1 m,
像给城市留一盏不灭的窗。
她和肖战并肩坐在空座上,
影子投在地板,
像两个迟到的人终于到场。
• A13 椅子至今留在青梧剧场天台,
灯泡每天 20:00—21:30 自动点亮,
2022 年 5 月 4 日,
一位观众在椅背刻下:
“谢谢你替我们空着。”
• 染血的月白长衫被剧组收藏,
血迹未洗,
挂在后台走廊,
标签:
“第 44 场 真实伤口 禁止修补。”
• 她眼下的疤,
2023 年演《沪上不夜》时被化妆师保留,
用银粉描成一道月痕,
谢幕时她用指腹抹掉银粉,
像把月光重新还给了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