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的灯光很暗。我坐在角落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脑子里还回响着刚才舞台上的节奏。台灯的光圈照在歌词本上,纸张边缘已经被我翻得有些卷了。
墙上贴着节目流程表,我的名字被台灯光照得发白。我看了眼手表,23:07。外面传来脚步声和压低的交谈声,我下意识皱了皱眉。
门开了。
杨和苏站在门口,身后走廊的灯光从他们肩膀上淌进来,在地板上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杨和苏没说话,只是看着我。我点点头,示意他们进来。
杨和苏走进来的时候带着点犹豫,但眼神挺认真。他们在我对面坐下,杨和苏把手里拿着的一瓶矿泉水放在桌上,水瓶碰在玻璃上的声音有点清脆。
“你今天唱得真好。”杨和苏开口了,语气平和,“尤其是那段‘沉默才是最强的武器’。”
我没接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划着节拍。
杨和苏笑了笑:“你这个人挺有意思,明明词写得这么狠,可整个人又特别安静。”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唱不是靠词狠赢的,是靠flow。”
“我知道。”杨和苏点点头,“可你那种冷冰冰的flow,反而让人听得更清楚。就像……”他顿了顿,“像刀子切西瓜,刀刃冷,但汁水热。”
我愣了一下。这比喻倒是挺新鲜。
杨和苏接着说:“我们想跟你合作一段。”
我眉头挑了挑:“你们不是已经组过队了?”
“不是现在。”杨和苏摇头,“是下一轮,如果你进的话。我们想找你写一段副歌,或者……帮我们改几段词。”
我看了他们一眼,没立刻回答。手指在桌面上停了停。
“我不太擅长写你们那种风格。”我说,“你们的词比较……细腻,我写的都是硬骨头。”
杨和苏笑了:“你这是谦虚。你今天的词,虽然听着冷,但其实句句都打在人心里。你写词的方式,其实很懂人心。”
我愣住了。
这句话有点重。我低头看着歌词本,上面是我刚写好的几句备选歌词,字迹有点潦草。
杨和苏继续说:“你知道吗?你的flow像潮水,不会停歇——这句词真的让我觉得,你在说唱里藏了很多没说出口的东西。”
我抬起头,看着杨和苏的眼睛。那里面没有试探,也没有敷衍,是真的在说他的感受。
我正要开口,听见门口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
我转头看去,孙权站在门口。他手里拿着一瓶水,目光平静地看着我们,像是已经站了一会儿。
“他说得对。”孙权轻声说,“你写词的时候,其实看得见别人没说出口的部分。”
整个房间突然安静下来。连空调的嗡鸣都变得清晰可闻。
我看着孙权,他站在那里,像个影子。可他的那句话,却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心里某个地方。
我想起第一次在化妆间遇见他,他也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看起来挺冷静的”。那时候我以为他只是客气,现在才明白,他早就听懂了我的flow。
“你是来干嘛的?”我问他。
“听说你在这儿。”孙权走进来几步,把水放在桌上,“我本来想一个人待会儿,结果听到这边有声音。”
我看着他,没说话。孙权在我旁边坐下,靠得很近,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香水味。不是浓烈的那种,像是雨后树叶的味道。
“你真的不愿意试试别的风格吗?”孙权问我,“比如……写点柔软的词?”
我看了他一眼:“你觉得我写得出来?”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孙权反问,“你说你在地下藏着,不是怕光,是怕看不懂你的锋芒。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人真的懂你,只是你一直不肯让他们靠近?”
我心头猛地一震。
杨和苏看着我们,没说话。他们的表情很安静,像是在等我回应。
我低头看着桌上的歌词本,脑海里闪过舞台上的画面。观众的欢呼、李京泽的认可、谢帝的赞赏,一一浮现。再往前,是地下八英里的日子,那些独自创作的夜晚,一个人在录音棚里一遍遍打磨歌词的时光。
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真的有另一种表达方式。
我抬头看向杨和苏,他们的眼神里带着期待,却没有催促。
我又看向孙权,发现他正静静地等待我的回应。他的眼睛很亮,像是夜色里的一盏灯。
我深吸一口气,喉咙有点干。
“……可以试试。”
这句话出口时,我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我低头看着歌词本,笔尖在纸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也许我真的可以写点不一样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