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短剧:溪光入怀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12章:《长安令》试镜现场

短剧:溪光入怀

《长安令》的试镜地点定在一家影视公司的摄影棚,刚走到走廊就听见里面传来刀剑相击的脆响。林溪攥紧手里的剧本,深吸了口气——今天来试镜的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不少人已经演过几部古装剧,她这个“北舞毕业”的跨界选手,确实没什么优势。

“下一个,林溪。”

听到叫名字,林溪理了理月白色的襦裙下摆,推门走进去。摄影棚里搭着简单的布景,一面是模拟县衙的公案,一面是假山布景(用来试武打戏)。导演张导坐在监视器后,旁边坐着几位制片人,而最靠窗的位置,竟坐着王一博。

他穿着简单的黑色卫衣,帽檐压得很低,手里拿着笔,似乎在充当客串评审。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林溪身上时,带着几分礼貌的审视——他们之前在一个时尚活动上见过,算不上熟,但他对这个在《暗涌》里“用舞蹈打戏惊艳全场”的女孩,有点印象。

“开始吧。”张导示意她可以表演了。

林溪选的是苏绾发现家族旧案线索的片段:她在假山后捡到半块刻着家族徽记的玉佩,从最初的震惊到隐忍的悲愤,最后眼神变得锐利如刀,转身时撞上巡逻的官差,几句对话就要把“捕快身份”和“暗中查案”的矛盾感立起来。

没有道具,她就用空气当玉佩,指尖捏着虚无的碎片,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看到“徽记”的瞬间,她的瞳孔骤缩,呼吸猛地屏住,肩膀却控制着没有颤抖——这是她设计的细节,苏绾早已习惯把情绪藏在皮肉下。

“这玉佩哪来的?”她对着空气(官差)发问,声音里带着捕快的干练,尾音却藏着不易察觉的发紧。

当“官差”质疑她私藏证物时,林溪突然转身,动作快得像道影子,避开“官差”的手时,还顺势做了个擒拿的起势——这个即兴的动作把“捕快的警觉”和“被戳中痛处的应激”融合在一起,连一直面无表情的武术指导都微微坐直了身体。

表演结束时,摄影棚里静了两秒。张导没说话,只是指了指假山:“试试武打戏,就来那段‘穿窗追凶’的设计。”

林溪点点头,走到布景前。这段动作她练了不下百遍,早已烂熟于心。当“开始”的口令落下,她像只轻盈的雨燕,踩着假山的石块向上跃——不同于传统武打的刚硬,她的起跳带着现代舞的弹性,足尖点石时几乎听不到声音。

“凶手”(由武行扮演)从“窗户”(其实是块绿布)跳出,挥刀砍来。林溪没有硬接,而是借着惯性向后翻卷,黑色的腰带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这是她改编的“蝶式翻身”,既避开了刀锋,又让裙摆像绽开的花,视觉冲击力极强。

落地的瞬间,她没有停顿,反手抓住武行的手腕,用的是咏春的“黏手”技巧,但动作幅度被她放大,配合着转身的韵律,像在跳一支带着杀气的舞蹈。夺下“刀”(道具)时,她的眼神已经冷了下来,却在刀身映出自己影子的瞬间,睫毛轻轻颤了颤——那是苏绾藏在狠劲里的脆弱。

“停!”张导突然喊停,林溪立刻收势站好,心跳得像擂鼓。

只见张导和武术指导低声讨论着什么,武术指导还比划着她刚才的翻身动作,眼里带着明显的兴奋。王一博也抬起头,笔尖在纸上写了句什么,嘴角似乎有丝极淡的笑意。

“再试试追凶的动作,”武术指导站起来,“从那个高台上跳下来,我看看你的空中控制。”

摄影棚的高台有三米多,比林溪在家练的凳子高得多。她深吸一口气,踩着台阶上去时,听见下面有人小声议论:“北舞的就是不一样,身段是好看,但实战肯定不行。”

林溪没回头,只是调整了一下呼吸。当她从高台跃下时,没有直接落地,而是在空中加了个转体——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模拟避开暗器的轨迹。下落的速度被她用舞蹈的提沉技巧放缓,足尖落地时像踩在棉花上,缓冲的瞬间还顺势踢向旁边的假人(扮演凶手),动作干净得像一滴水融入湖面。

“漂亮!”武术指导忍不住叫好,“这空中姿态,既有力量又有美感,比我们设计的还带感!”

张导看向林溪,眼里的欣赏藏不住了:“你这动作是自己编的?”

“结合了一点舞蹈和咏春,”林溪如实回答,“我觉得苏绾的打戏不能太硬,她是捕快,不是江湖侠女,动作得实用,但也得有自己的习惯——比如她小时候练过舞,转体时会下意识用足尖发力。”

这话正说到张导心坎里。他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打女”,而是有角色印记的动作设计。

旁边的王一博突然开口,声音清冷:“刚才夺刀时,你的手腕翻转角度比标准擒拿大十五度,是故意的?”

林溪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看得这么细:“是,苏绾的右手小时候受过伤,翻不了太大角度,这个角度既能发力,又符合她的旧伤设定。” 这是她查资料时看到的细节,唐代捕快常有械斗伤,她特意加了这个设定让角色更立体。

王一博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在纸上又写了句什么。

试镜结束时,张导没说“通过”,也没说“不通过”,只是让她回去等消息。林溪知道这是行业惯例,礼貌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开。经过王一博身边时,他刚好抬起头,两人目光短暂相接,他朝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走出摄影棚,林溪才发现手心全是汗。阳光落在身上,暖洋洋的,她却忍不住回想刚才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琢磨哪里还能更好——比如转身时的情绪可以再收一点,踢假人的力度可以再沉一点。

“林溪!”

身后传来喊声,林溪回头,看见王一博的助理跑过来,递给她一瓶水:“王老师说你刚才打得挺精彩,这个给你。”

林溪接过水,愣了愣:“替我谢谢王老师。”

助理笑着跑回去了。林溪看着手里的矿泉水,瓶身上还带着凉意,心里却有点暖。她知道在这个圈子里,前辈的一句肯定,哪怕只是递瓶水,都是难得的善意。

下午回到家,林溪把试镜的细节记在笔记本上,准备复盘。岳雨婷凑过来,紧张地问:“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稳了?”

“不知道,”林溪耸耸肩,“但我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剩下的就看缘分。”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列着下一个计划,“不管成不成,叶浩然工作室那个剪辑活明天得交初稿,我今晚加个班。”

“你就不能歇会儿?”岳雨婷抢过她的笔记本,“试镜这么累,先吃饭!”

饭桌上,林溪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来,听见张导的声音带着笑意:“林溪,来剧组签合同吧。《长安令》的苏绾,是你的了。”

林溪握着筷子的手猛地一顿,饭粒掉在桌上都没察觉。岳雨婷看见她的表情,激动得差点打翻碗:“成了?是不是成了?!”

“嗯,”林溪对着电话说,“谢谢张导!我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她看着岳雨婷,突然笑出声,眼里闪着亮闪闪的光,像个拿到糖果的小孩。

“真成了!”岳雨婷扑过来抱住她,“我就知道你可以!”

林溪回抱住她,心里的巨石终于落了地。那些在客厅摔的跤、在公园练的台步、在博物馆看的陶俑,那些红笔标注的细节、反复修改的动作设计,终于都有了归宿。

去剧组的路上,林溪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突然想起试镜时王一博写东西的侧脸,想起张导最后看她的眼神,想起自己设计的那些苏绾的小习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长安令》的拍摄会比《暗涌》更难——古装戏的仪态、打戏的威亚、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但她心里一点都不怕。

帆布包里的笔记本上,新添了一行字:“苏绾的刀,既要斩凶犯,也要护自己。” 林溪摸了摸那行字,指尖微微发烫。

车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得她眼里的光更亮了。属于林溪的故事,正在一页页翻开,而这一次,她手里的笔,握得更稳了。

上一章 第11章:林溪为《长安令》试镜精心准备 短剧:溪光入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章:成功拿下女捕快角色“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