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开始有些燥热
陆野舟“所以我们的五一假期,要在这堆卷子和古镇地图里度过?”
陆野舟把手里的数学练习册往桌上一摔,纸页哗啦啦扫过林星晚摊开的古镇导览图。
教室里只剩下他们六个,窗外的夕阳把梧桐叶影投在黑板上。顾沉舟推了推眼镜,指了指地图上圈出的红圈
顾沉舟“老师说的‘古镇文化调研’,其实是帮校史馆找三样东西——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日记、抗战时的校旗残片,还有一张1945年的毕业照。”
许清欢“找齐了能换期末免考一次?”忽然凑过来,马尾辫扫过地图边缘,“那必须冲!”
苏知夏轻轻敲了敲地图角落:“我奶奶说过,她的母校旧址就在这座古镇里,当年叫‘青岩中学’,后来才迁去市区的。”她指尖点过的地方,恰好在标注着“文昌阁”的位置旁边。
江叙白从书包里掏出个老式拍立得:“我爸给的,说拍老建筑特别有感觉。”
他对着窗外按了下快门,相纸慢慢吐出,梧桐叶的纹路在暖黄的光里渐渐清晰。
五月一日清晨的古镇还浸在雾里。石板路被露水打湿,林星晚踩着江叙白的影子往前走,手里攥着顾沉舟整理的线索清单:“第一站是张家大院,据说以前住过中学的校董。”
陆野舟背着个巨大的双肩包,里面塞满了矿泉水和巧克力:“我可是后勤部长,保证大家体力充足!”话音刚落,就被从门后窜出来的橘猫绊了个趔趄,引得众人笑作一团。
张家大院的木门上雕着梅兰竹菊,苏知夏站在门廊下仰头看,忽然指着横梁:“那上面有字!”顾沉舟搬来板凳站上去,用手机照出模糊的刻痕:“青岩中学…民国三十一年…重建”。
江叙白的拍立得咔嗒作响,相纸里,苏知夏正踮着脚够门环上的铜铃,许清欢举着笔记本跑过来:“隔壁奶奶说,阁楼里有个旧木箱!”
阁楼的木梯晃得人发慌,陆野舟自告奋勇爬上去,下来时抱着个落满灰的箱子。里面铺着褪色的蓝布,裹着本线装日记——纸页泛黄发脆,字迹娟秀:“四月五日,雨。和同学们在文昌阁排练话剧,为前线募捐…”
“是中学生日记!”林星晚指尖轻轻拂过纸页,“她写的文昌阁,是不是就是知夏说的旧址?”
午后的阳光穿过文昌阁的雕花窗,落在六人围坐的石桌上。许清欢正给一位晒草药的老爷爷读日记片段,老爷爷忽然眼睛一亮:“这字迹像陈家三姑娘!当年她就在这儿教我们认字,校旗就挂在那棵老槐树上。”
顺着老爷爷指的方向,江叙白拍到了惊人的一幕:老槐树的树洞里,卡着块褪色的红布,边角绣着隐约的“青”字。
五月二日傍晚,六人坐在民宿的露台上,手里捏着刚洗出来的照片。顾沉舟把日记和校旗残片小心收进档案袋,苏知夏忽然指着最后一张照片笑了——那是陆野舟举着找到的毕业照,背景里,六个少年少女的影子正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还差最后一项任务。”林星晚忽然举起拍立得,对着大家按下快门,“记录我们的五一,也算给未来的校史馆留点素材呀。”
相纸慢慢显影的时候,陆野舟忽然哼起了不成调的歌,风带着古镇的桂花香飘过来,把所有的笑声都揉进了这个春天的尾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