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墙上的照片又多了几张新的——有沈知意外婆在阳台晒太阳的侧影,有两人在图书馆分享耳机听摄影讲座的模样,最底下那张是周念安偷偷拍的:沈知意趴在桌上写高考志愿表,笔尖悬在“摄影专业”那栏,眼里的光比台灯还亮。
“就填A大吧。”沈知意把志愿表推到周念安面前,指尖在“A大摄影系”的字样上轻轻划了划,“去年分数线我们现在的排名都够,而且他们的暗房器材是全国顶尖的,还能跟着李教授做项目。”周念安凑过去看,表格里“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后面,全跟着“A大”的名字,连备选专业都填的是和摄影相关的方向。
两人趴在桌上对着志愿指南核对数据时,林悦抱着刚打印的真题跑进来,手里还攥着张A大校园地图:“我托学姐要的!你们看,摄影系楼旁边就是银杏林,秋天拍出来肯定好看,还有后山的湖,据说 sunrise(日出)时能拍出丁达尔效应!”她把地图铺在桌上,在“暗房工作室”“摄影展厅”的位置画了圈,“以后你们就能天天泡在这儿,再也不用抢社团的暗房了。”
周念安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突然想起第一次和沈知意聊未来的场景——那时她们躲在暗房里洗教堂写真,沈知意说“想找个能一直拍照片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终于有了具体的名字和模样。她从包里摸出个小本子,在第一页写下“A大目标”,下面列着两条:1. 最后两次模考稳定在前五;2. 竞赛作品拿奖,给简历加分。沈知意凑过来,在后面添了句“每周拍一组‘未来校园’主题照片,提前练手”,旁边画了只举着相机的小熊,和她们手链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日子突然变得格外有盼头。每天清晨,两人会在操场跑完步后背单词,晨光落在彼此的笔记本上,连英文单词都透着劲;晚自习后,她们会去暗房洗当天拍的“未来校园”模拟照——用教学楼的轮廓当背景,想象着A大的样子,在照片边缘写“期待明年在这里”。偶尔累了,就坐在暗房的地板上,听李老师讲A大摄影系的趣事,老师说“那里的教授最看重对光影的真诚,你们的作品里有这个,肯定能行”。
可这份踏实没持续多久,沈知意的手机突然在晚自习时响个不停。她跑出教室接电话,回来时脸色苍白得像张未曝光的底片,手里的手机还在微微发抖。“我妈……我妈住院了。”她抓住周念安的手,声音带着哭腔,“医生说急性胰腺炎,要立刻手术,还说……还说后续治疗可能要花很多钱。”
周念安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她知道沈知意家的情况——母亲是普通职员,外婆常年需要复查,家里的积蓄本就不宽裕。她赶紧帮沈知意收拾书包,往里面塞了件厚外套:“我陪你去医院,钱的事我们一起想办法。”林悦也凑过来,把钱包里的现金都塞给沈知意:“先拿着应急,我再跟我爸妈说,他们肯定愿意帮忙。”
去医院的路上,沈知意靠在周念安肩上,眼泪无声地掉在她的外套上。“我怕……”她声音轻得像叹息,“我怕我妈有事,也怕……怕我们的志愿要变。要是我得回家照顾她,是不是就不能去A大了?”周念安握紧她的手,指尖传来她的颤抖:“不会的,我们先看阿姨的情况,志愿的事可以再商量,但我们肯定能一起去想去的地方,谁都别想把我们分开。
医院走廊的灯光冷得刺眼。沈母刚被推进手术室,沈知意就蹲在门口,盯着手术灯的红光发呆。周念安蹲在她旁边,把暖手宝塞进她手里:“别担心,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很高。你看,我们之前那么难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可以。”她掏出手机,翻出之前拍的A大银杏林照片,“你看这张,等阿姨好了,我们带她来这儿拍照,就像带外婆去郊外拍晨雾一样。”
沈知意看着照片里的金黄,眼泪慢慢止住了。她攥紧暖手宝,指尖蹭过屏幕上的银杏叶:“嗯,我们还要一起在A大的暗房洗照片,一起拿竞赛奖,一起……一起把之前计划的都实现。”周念安笑着点头,把她揽进怀里——手术灯的红光还亮着,可她知道,只要她们还握着彼此的手,就算未来有再多变数,那些关于A大、关于摄影、关于彼此的憧憬,就永远不会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