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带着薄凉,透过工作室的木窗,落在沈知意苍白的脸上。她靠在周念安的怀里,身上盖着那条周母织了半年的羊绒毯,手腕上还戴着两条叠在一起的银色手链——一条刻着“知意”,一条刻着“念安”,链身的相机图案在光下泛着微弱的光。
周念安坐在藤椅上,轻轻抚摸着沈知意的短发,指尖划过她微凉的脸颊,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她:“知意,你看,今天的阳光多好,跟我们第一次去A大看银杏那天一样。”她顿了顿,从旁边拿起那本《光与约定》相册,一页页翻开,“你看这张,是我们在上海弄堂拍的阿婆,你说她择菜的样子像极了你外婆;还有这张,是工作室开业那天,张奶奶抱着橘子笑的模样……”
沈知意的呼吸越来越轻,却努力睁着眼,目光落在相册上,嘴角微微扬起。她伸出手,想触碰照片里的画面,指尖却只在空中轻轻颤了颤。周念安连忙握住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脸颊上,眼泪落在她的手背上:“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可你别硬撑了,累了就睡会儿,我会一直陪着你。”
沈母坐在旁边的小凳上,手里攥着沈知意小时候的照片,眼泪无声地掉在衣襟上。她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只能发出哽咽的声响——她还记得女儿小时候拿着玩具相机,追在她身后喊“妈妈,我要拍遍所有好看的东西”,如今那个爱摄影的小姑娘,却连抬手按快门的力气都没了。
苏晓和林悦也赶来了,两人站在门口,看着相拥的身影,眼圈通红。林悦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们一起给沈知意绣的相机挂坠,针脚歪歪扭扭,却满是心意:“知意,我们还没一起去海边拍日出呢,你答应过要帮我们拍婚纱照的……”话没说完,就被苏晓轻轻拉住,示意她别再往下说。
沈知意似乎听到了林悦的声音,缓缓转头,看向门口。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周念安连忙凑近,把耳朵贴在她唇边,泪水模糊了视线:“我在呢,你说,我都听着。”
“念安……”沈知意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相机……替我……拍下去……”她顿了顿,手指紧紧攥着周念安的衣角,“别难过……我们的约定……没忘……”
话音落下的瞬间,沈知意的手轻轻垂落,相册从她膝头滑到地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周念安僵在原地,怀里的人再也没有了呼吸,只有身上的羊绒毯还留着一丝余温。她低头看着沈知意安详的脸,眼泪终于决堤,哭声像被掐住的弦,嘶哑而破碎:“知意!你别走!我们还没去拍海边的日出,还没去北方看雪,还没一起给多肉换盆……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
沈母再也忍不住,扑过来抱住女儿,哭声在空荡的工作室里回荡:“知意,我的知意……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妈还没看你穿婚纱的样子,还没听你说要给我拍全家福……”周父周母站在一旁,眼圈通红,周母轻轻拍着沈母的背,自己的眼泪却也止不住地掉。
周念安抱着沈知意,久久没有松开。她低头吻了吻沈知意的额头,指尖划过她手腕上的手链,声音带着颤抖:“我知道你没忘约定,我也没忘。以后我会带着我们的相机,去拍海边的日出,去拍北方的雪,去A大拍每年的银杏,把我们没拍的光影,都替你拍下来。”
夕阳西下时,周念安小心翼翼地把沈知意抱到轮椅上,像以前无数次带她去采风那样,推着她走出工作室。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落了层薄霜,修鞋摊的大爷看到她们,习惯性地打招呼:“小姑娘,又去拍照啊?”话刚说完,就看到周念安通红的眼睛和轮椅上毫无生气的人,瞬间闭了嘴,别过脸去抹眼泪。
走到江边时,晚霞正染红半边天,像极了她们高考结束那天看到的景象。周念安停下轮椅,蹲在沈知意面前,握着她的手:“知意,你看,晚霞多好看。你说过,光影里藏着生活的温度,以后我会把这些温度都拍下来,放在相册里,等我们重逢的那天,我一页一页讲给你听。”
她从口袋里拿出那台修好的单反相机,对着晚霞按下快门。“咔嚓”一声,画面定格的瞬间,周念安仿佛又听到了沈知意的声音:“念安,这里的光影真好,我们要一直一起拍下去。”她靠在轮椅上,看着漫天晚霞,眼泪混着笑容落下——她知道,沈知意没有离开,她只是变成了光影里的风,变成了相册里的回忆,变成了她身边永远的陪伴,永远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