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刚落,“太阳”(夏星)就眼睛一亮,抱着滑板冲到露台门口,回头冲“野火”(江熠)喊:
夏星“我去拿个好东西!”
脚步声“噔噔”上了楼,江熠的帽檐几不可查地抬了抬,口袋里的拨片被指尖碾得更亮了——他猜她要拿露台栏杆上那串晒干的向日葵,是她昨天偷偷挂上去的,说“晒干了能当装饰”。
“书珩”(江浩)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植物图鉴》,翻到绣球花那页,铅笔在空白处写了行字:
江浩“别碰带露水的花。”
字迹和五年前给妹妹写《小王子》扉页时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都带着点刻意的圆润。
“小星”(宋雅欣)盯着茶几上的星星形状的糖果盒,犹豫了半天,拿起一颗柠檬糖——哥哥最不喜欢柠檬味,说“酸得皱眉”,但她知道,哥哥每次看到她吃糖,都会偷偷把柠檬糖换成草莓味。她剥开糖纸,把糖放进留言卡的信封里,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吉他,琴颈上缠着一颗星星。
“知夏”(林知夏)的目光落在窗台的薄荷盆栽上,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她想起早上“弦音”卷袖子时露出的手腕,和这薄荷叶一样,带着点清冽的干净。她摘下一片叶子,夹进卡片,写:
林知夏“晒干泡水,不苦。”
这是妈妈教她的,说“薄荷看着凉,其实泡水是暖的”。
“弦音”(宋亚轩)走到唱片机旁,拿起那张《月光奏鸣曲》黑胶,指尖划过磨损的边角——和家里那张妹妹画了小爱心的位置重合。他撕下一张留言卡,写:
宋亚轩“第三乐章的渐强,适合傍晚听。”
这是他练琴时发现的秘密,以前总在妹妹写作业时放这首,说“能让人静下心”。
“辰风”(凌辰)在厨房找到一罐蜂蜜,舀了一勺放进小瓷瓶,留言卡上只有三个字:
凌辰“兑水喝。”
姐姐换季总咳嗽,医生说蜂蜜水润喉,他每天早上都会在她书包里塞一小罐,标签永远写着“超市赠品”。
“月牙”(江月)对着素描本画了幅简笔画: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手里捧着绣球花,旁边写:
江月“给懂花的人。”
画里男生的眼镜框,和“书珩”早上扶眼镜时反光的弧度一模一样。
“晴天”(苏晴)举起相机,对着院子里的绣球花丛拍了张照,打印出来塞进信封,写:
苏晴“光影最好的时刻,是9:17。”
她记得刚才“屿风”(陆屿)站在花丛旁看表,指针刚好指向9:17,他指尖碰花瓣的瞬间,阳光穿过花瓣的纹路,像幅会发光的画。
“屿风”(陆屿)从画板里抽出一张速写,是刚才“晴天”举相机的背影,发尾的红色蝴蝶结被风吹得扬起,他在画纸角落写:
陆屿“镜头后的人,比镜头里的景好看。”
当所有人把信封放进任务箱时,“太阳”(夏星)抱着那串晒干的向日葵冲下来,硬塞进“野火”(江熠)手里,卡片上画了个吐舌头的笑脸:
夏星“给总皱眉的人,像向日葵一样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