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收气运之子为徒
本书标签: 穿越  白小陌 

烟雨重楼故人归

收气运之子为徒

重回江南时,已是深秋。烟雨楼的匾额在秋雨中洗得愈发清亮,沈青梧果然在楼旁开了家绣坊,门楣上挂着块“青梧绣坊”的木牌,绣架上正绷着幅未完成的《胡杨林图》,枯黄的叶子在丝线勾勒下,竟透着股倔强的生机。

“你们可算来了!”沈青梧放下绣绷,脸上带着笑意,眼角的疤痕淡了许多——那是与赵晟搏斗时留下的,却让她的眉眼多了几分英气,“听风阁我让人重新修葺过,窗棂上的雕花,全按你说的样式做的。”

林惊鸿走上三楼的听风阁,推开窗,江南的秋景尽收眼底。雨丝斜斜地织着,将远处的青山笼在薄雾里,近处的乌篷船泊在岸边,船头的红灯笼在雨中轻轻摇晃。

“比记忆中更好。”她回头,见苏砚正站在窗边,手里拿着本账簿,“在看什么?”

“烟雨楼的收支。”苏砚无奈地笑,“永王殿下说,既然让你当楼主,就得把账本理清楚,不能让你赔本。”

林惊鸿凑过去看,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茶钱、房钱,甚至还有白小陌寄来的药材账单——他在黄山跟着白老怪学医,时不时就寄些“特产”过来,上个月是一包据说能延年益寿的野山参,这个月是一坛泡了雪莲的药酒。

“这小子,还真把烟雨楼当自家库房了。”林惊鸿失笑,提笔在账本上添了句“记账,日后从他的茶钱里扣”。

日子在茶香与雨声中缓缓流淌。林惊鸿偶尔会教楼里的伙计几招防身术,苏砚则帮着打理楼里的事务,两人时常在听风阁对弈,棋艺不相上下,却总在下到一半时,被沈青梧喊去看新绣的花样。

“你看这朵梅花,像不像你腰间的玉佩?”沈青梧展开绣品,上面的梅花栩栩如生,花瓣上还沾着细小的雨珠,“我请教了江南最好的绣娘,终于学会了晕染针法。”

林惊鸿望着那朵梅花,突然想起赵忠,想起楚清寒,想起那些永远留在路上的人。她轻声道:“很好看。”

入冬时,京城传来消息。新帝果然履行了承诺,减免了赋税,废除了玄字门设立的苛政,李大人升任丞相,辅佐新帝整顿吏治,百姓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永王最终还是没回京城,他留在了江南,据说在太湖边开了家书院,教附近的孩童读书写字。

“殿下说,他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苏砚带来永王的信,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透着释然,“他还说,等开春了,要来烟雨楼喝你泡的野茶。”

林惊鸿将信收好,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突然道:“明天去趟黄山吧。”

苏砚挑眉:“去看白小陌?”

“嗯。”林惊鸿点头,“顺便看看他的针法有没有进步,别到时候连自己的袖口都缝不好。”

黄山的雪比江南的雨更冷,却也更静。白老怪的药庐藏在雪中,像个白色的蘑菇。白小陌正在院子里练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只是动作间还带着些跳脱,见他们来,立刻扑过来:“惊鸿姐!苏大哥!你们可来了!我师父刚夸我针法进步了,能给山猫缝伤口了!”

“就你那手艺,山猫没咬你就算好的。”白老怪从屋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个药杵,“进来坐,我刚泡了野茶,今年的新茶。”

药庐里暖意融融,野茶的清香混着药味,竟意外地好闻。白小陌献宝似的拿出个锦盒:“你们看!这是我给你们绣的荷包,惊鸿姐的是梅花,苏大哥的是墨竹,好看吧?”

荷包的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十足的心意。林惊鸿笑着收下,别在腰间,与剑穗上的同心结相映成趣。

“师父说,等开春了,带我去江南。”白小陌的眼睛亮晶晶的,“到时候我在烟雨楼旁边开家药铺,你们管饭,我管治病,怎么样?”

“好啊。”林惊鸿望着窗外的雪景,“烟雨楼的听风阁,给你留个位置。”

离开黄山时,雪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将雪地映得一片明亮。苏砚突然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个小小的木盒,里面放着枚新雕的梅花佩,玉佩的背面,刻着两个小字:惊鸿。

“江南的雨,总打湿玉佩。”他将玉佩递给她,“这个是暖玉做的,戴着不凉。”

林惊鸿接过玉佩,指尖触到上面的温度,心头一暖。她想起初遇时在戈壁的风沙,想起烟雨楼的密室,想起太庙的惊变,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终究在时光里,酿成了此刻的温柔。

回到江南时,烟雨楼的梅花开了。粉白的花瓣沾着细雨,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沈青梧的绣坊里,多了幅新的绣品,上面是戈壁的风沙渡,渡口旁站着个跛脚的老汉,正对着两个远去的身影挥手。

“这是给赵伯的。”沈青梧的声音很轻,“我总觉得,他还在风沙里等着,等我们告诉他,都结束了。”

林惊鸿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客人,他们中有行商的旅人,有赶考的书生,有江湖的侠客,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在烟雨楼歇脚,然后带着新的希望,走向下一段旅程。

苏砚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热茶:“李丞相派人送了年货,说是陛下的心意。”

林惊鸿接过茶杯,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底。她知道,江湖路远,未来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有听风阁的雨,有烟雨楼的茶,有腰间的暖玉,她便无所畏惧。

远处的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像在诉说一个未完的故事。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

上一章 茶烟袅袅话江湖 收气运之子为徒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春风送暖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