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礼堂高窗,在空气中切出明暗交错的光带。文艺部的招新宣讲会人声鼎沸,新生们脸上写满憧憬,目光聚焦在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身影。
凌零站在后排的阴影里,看着张函瑞在聚光灯下游刃有余。他的声音清朗悦耳,每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永远维持在最好的弧度,既不显得疏离,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若不是午休时在图书馆见过他翻阅旧籍时那专注到近乎冷漠的侧影,凌零几乎也要被这完美的表象所迷惑。
此刻的他,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但凌零却莫名想起博物馆里那些戴着微笑面具的古希腊雕像——完美之下,藏着无法触及的空洞。
宣讲会临近尾声,张函瑞做最后陈词:“……文艺部的大门永远向所有热爱艺术的同学敞开!”掌声如潮水般涌起,许多新生迫不及待地涌向台前。
凌零转身准备离开。她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亲眼确认张函瑞在公众前后的反差。不需要系统提醒,她也能感觉到那完美笑容后的异样。
张函瑞“凌零同学?”
温和的嗓音自身后响起,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 她回头,看见张函瑞不知何时已走下台,正穿过稀疏的人群向她走来。他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口一丝不苟地卷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
张函瑞“果然是你。”
他在她面前站定,目光在她脸上轻轻掠过,笑意加深
张函瑞“刚才在台下就看到你了,还以为认错了。没想到你会对文艺部感兴趣?”
他的语气自然亲昵,仿佛他们是相识已久的朋友。但凌零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审视——那是在图书馆翻阅古籍时同样的目光。
凌零“只是路过。”
她垂下眼睑,声音平淡
张函瑞“是吗?”
张函瑞微微歪头,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格外真诚
张函瑞“我看你站了很久,还以为你对我们部的活动很有兴趣。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不太参与这些?”
试探轻得像羽毛,却精准地拂过她敏感的神经。他在观察她,不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偶遇,更因为她身上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凌零“人总是会变的。”
凌零抬起眼,直视他的目光
凌零“就像张学长,在台上和台下,看起来也很不一样。”
空气有瞬间的凝滞。张函瑞脸上的笑容未变,但凌零清楚地看见他瞳孔微微收缩,那完美的面具上出现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裂痕。
但他立刻恢复了常态,笑容甚至更加柔和
张函瑞“台上总要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她的眼睛上
张函瑞“说起来,凌零同学最近看起来精神了很多,眼神都亮了不少。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吗?”
果然注意到了。凌零心底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凌零“只是最近睡得好些了。”
张函瑞“原来如此。”
张函瑞从善如流地点头,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宣传页递过来
张函瑞“不管怎么样,如果以后对音乐、戏剧有兴趣,随时欢迎来聊聊。”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
张函瑞“文艺部……或许能帮你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有时候,换个环境,能让人看到更多可能性。”
他的话语带着双重意味,像是在招新,又像是在暗示着什么。 凌零接过宣传页,指尖触碰到光滑的铜版纸
凌零“谢谢学长。”
她语气依旧平淡
凌零“我会考虑的。”
张函瑞“期待你的好消息。”
张函瑞微笑着颔首,目光在她脸上最后停留了一瞬。那目光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被完美地掩藏在暖意之下。然后他转身,重新融入那些簇拥过来的新生中,笑容灿烂,应对自如。
凌低头看着手中的宣传页,文艺部的Logo旁印着一句煽情的口号:“发现你的光芒”。
她手指微微用力,纸张边缘泛起褶皱。
发现光芒?还是被纳入某种既定的轨道,成为他人光芒下的点缀?
她转身离开喧闹的礼堂,身后的欢声笑语像潮水般退去。走廊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发出轻微的回响。
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进来,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张函瑞那张无懈可击的笑脸还在眼前挥之不去,像一面打磨得过于光滑的镜子,映不出真实的温度。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无形的边界上,往前是迷雾重重的未知,往后是再也回不去的日常。走廊尽头的窗外,暮色正在一点点漫上来,将天空染成淡淡的灰蓝色。
她拢了拢书包带子,指尖无意识地收紧。那些精致的假面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相?这个问题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悄悄生根。
暮色四合,走廊的灯光次第亮起。她的身影在光与暗的交界处微微一顿,随即融入渐深的夜色中。
(第三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