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七岁,我和他的骨灰一起毕业
本书标签: 校园  BE美学  双男主     

第十九章:北极星的约定

十七岁,我和他的骨灰一起毕业

第一节:学术发表会的掌声

国际会议中心的灯光刺眼得让人眩晕。

周予安站在演讲台上,激光笔的红点落在投影幕布的3D心脏模型上。他的声音平稳而冷静,仿佛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故事。

"通过流体力学模拟,我们可以精确预测心脏瓣膜在病变初期的应力分布......"

台下坐着全球顶尖的心脏学专家,前排几位白发教授正飞快地记录着。周予安的视线扫过他们,却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十三年前那个病房里——沈昭的指尖点在他的草稿纸上,说:"这里应该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掌声雷动。主办方负责人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周博士,您的研究将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

周予安礼貌地微笑,西装口袋里的北极星胸针硌着他的胸口。

第二节:墓园的对话

墓园的梧桐树黄了又绿,已是第十三个轮回。

周予安蹲下身,把一叠论文复印件放在墓碑前。最上面那篇的标题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作者署名"周予安",而致谢栏的第一行写着:"献给S.Z."。

"今天又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心脏力学。"他掏出手帕擦拭墓碑,动作轻柔得像在整理谁的衣领,"我说,因为有人告诉我EF值降到15%是什么感觉。"

风吹动论文的边角,发出沙沙的声响。周予安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相框——那是当年毕业典礼的合影,照片上他抱着骨灰盒,身边空出一个人的位置。相框背面用钢笔写着"我们毕业了",字迹已经有些褪色。

"你的心脏模型的EF我已经控制到95%了,论文报告我烧给你了,现在补上这个。"他把相框靠在墓碑前,"虽然迟了十三年。"

一片梧桐叶飘下来,落在相框的玻璃上,正好遮住了那个空缺的位置。

第三节:办公室的抽屉

医学院的办公室堆满了论文和模型。

周予安打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十几本笔记本。每本的扉页都标注着年份,最早的一本已经泛黄卷边。

他抽出最新的一本,翻到空白页,写下今天的日期:

"沈昭,今天《自然医学》接受了我们的论文。编辑说这会改变心衰治疗的标准方案,但我知道,这离治好你还差得远。"

笔尖顿了顿,又补充:"实验室新来了个实习生,解题时总爱跳步骤,和你一样。"

抽屉深处有个褪色的玻璃糖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纸星星。周予安倒出一颗拆开,糖纸背面写着:"今天沈昭的嘴唇有点紫,但讲题时眼睛很亮。"

窗外,夕阳把办公桌染成橘红色。他忽然想起当年沈昭在病床上绣护身符的样子,针脚歪歪扭扭,却固执地绣完了"必胜"两个字。

第四节:未寄出的信

公寓的台灯亮到凌晨。

周予安坐在书桌前,钢笔在信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沈昭:

今天路过高中,门口的樱花开了。老张居然还在当班主任,看见我时差点把眼镜瞪掉。

你当年押的高考作文题,《平凡中的不平凡》,我上周拿来当医学院开学演讲的题目。讲到一半才发现,自己说的全是你教我的事——深夜病房里的单词本,化疗后还坚持批改的试卷,还有那个总画错辅助线却非要教我立体几何的笨蛋。

实验室的小辈们总问我,为什么对心脏瓣膜的应力分布这么执着。我从来没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有人曾在这个位置疼得咬破嘴唇,却还笑着说'不碍事'。"

信纸的右下角晕开一小片水渍。周予安把信折好,放进一个写满日期的铁盒里——那里已经躺着三十多封同样的信,每一封的开头都是"沈昭"。

窗外,一颗明亮的星星悬在夜空正中。他想起很久以前,有人在他掌心写过"北极星"。

——你指引的方向,我走了整整十三年。

——你永远十八岁,而我会带着你的那份,一直走下去。

上一章 第十八章:回光返照的盛夏 十七岁,我和他的骨灰一起毕业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平行世界小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