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九月,潮湿闷热。林小满坐在宿舍的窗边,望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幕。开学两周,校园里的一切都还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口音,陌生的室友。
书桌上摊着左奇函昨天寄来的信,信纸上还夹着一张CD。她轻轻按开播放键,熟悉的钢琴声立刻流淌而出。这是左奇函为她创作的新曲,《两千公里的月光》。
音乐将她带回三个月前的毕业季,那个在图书馆告别的下午。如今他们真的相隔两千公里,一个在北方的音乐学院钻研作曲,一个在南方的大学学习文学。
CD里的曲子到了高潮部分,左奇函的演奏变得激昂,仿佛在诉说无法言表的思念。林小满的视线模糊了,一滴泪落在信纸上,晕开了蓝色的字迹:
"小满,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宿舍的床太硬,食堂的菜太咸,但我找到了一个二十四小时开放的琴房,夜深人静时,我会在那里弹我们共同的曲子。想象你就在我身边..."
门外传来室友的说笑声,林小满迅速擦干眼泪,把信和CD收进抽屉。开学以来,她还没能融入任何小圈子,大部分时间都独来独往。不是没有人向她伸出友谊之手,只是...没有左奇函在身边,她好像又变回了那个不敢与人交流的转学生。
手机震动起来,是左奇函的消息:「收到CD了吗?」
「收到了,很美。」她回复道,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又补充了一句,「想你。」
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闪烁了很久,最后只回了一个简单的「我也是」。
林小满知道左奇函不擅长表达情感,尤其是在文字里。但以前,她能从他的眼神、他弹琴时微微前倾的姿态、他握她手的力度中读出未说出口的爱意。而现在,隔着冰冷的屏幕,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北方的秋天来得早。左奇函走出琴房时,一阵冷风扑面而来。他裹紧外套,低头查看手机——林小满没有再回复。这已经是这周的第三次了,他们的对话越来越简短,间隔越来越长。
"左奇函!"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他转身,看到同系的周雨薇小跑着追上来,"教授让我通知你,下个月的迎新晚会希望你能表演。"
"我考虑考虑。"他淡淡地说。
"别考虑啦!"周雨薇活泼地眨眨眼,"听说你高中时写过一首《转角遇到你》,超好听的!能不能..."
"那首不演。"左奇函打断她,语气比预想的更生硬。
周雨薇的笑容僵在脸上,"哦...好吧。那个...要一起去食堂吗?"
"我还有事。"左奇函点点头,转身离开。他能感觉到周雨薇失望的目光,但他不在乎。学校里对他示好的女生不少,但她们都不是林小满。
回到宿舍,左奇函从枕头下摸出林小满最近寄来的信。信纸上有淡淡的茉莉花香,是她常用的那款香水。信中夹着一首诗,写的是南方的雨:
"这里的雨不像家乡,
它绵长而粘稠,
像思念,
像说不出口的千言万语..."
诗的最后一段被墨水晕染过,隐约能辨认出"想你"两个字。左奇函用手指轻轻抚过那处痕迹,想象林小满写这首诗时落泪的样子。
他坐到书桌前,拿出谱纸,想为这首诗谱曲。但笔尖悬在纸上许久,却落不下一个音符。这三个月来,他的创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教授说他的曲子"技巧完美但缺乏灵魂",他知道为什么——他的灵魂有一半在南方。
南方的雨季持续了整整两周。林小满坐在文学理论课上,教授的声音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未寄出的诗,每一首都关于北方,关于一个弹钢琴的男孩。
"林小满同学?"教授突然点到她的名字,"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象结构。"
她慌乱地站起来,发现全班同学都转头看着她。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熟悉的结巴感又回来了。
"我...我觉得..."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手心渗出冷汗。
"没关系,坐下吧。"教授失望地摆摆手。
下课铃响起,林小满第一个冲出教室。走廊上人群熙攘,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左奇函:「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她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回复:「什么消息?」
「茱莉亚音乐学院的交换项目,教授推荐我申请。如果通过,明年三月要去纽约。」
林小满的手指僵在屏幕上。纽约,那就不只是两千公里,而是半个地球的距离。
「恭喜你,这是好机会。」她机械地回复。
「我还没决定是否申请。」左奇函很快回道。
「你应该去,这是你的梦想。」
发完这条消息,林小满关掉了手机。她知道左奇函从小就梦想去世界顶级音乐学院深造,他父亲生前也一直希望他能走向更大的舞台。她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他的绊脚石。
图书馆成了林小满的避难所。她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行,直到一个熟悉的书名映入眼帘——《追风筝的人》。她抽出这本改变了他们命运的书,轻轻抚过封面。
翻开第一页,扉页上有一行熟悉的字迹:"为你,千千万万遍。——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