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室的窗帘没拉严,夕阳的光斜斜切进来,在幕布上投下道细长的影子。林溪捏着半块73号粉笔站在讲台前,指腹还残留着第18章从粉笔盒底摸到的结晶碎屑——自从发现这批实验专用粉笔能吸附情绪残留,这间教室的设备就没安生过。
“又自己开了。”江翊的指尖按在投影仪开关上,机身还带着点微热,像刚被人碰过。幕布上蒙着层薄薄的粉笔灰,不是值日生擦黑板的那种白,而是泛着点青灰色,聚在角落像个没画完的圈。
林溪想起之前找到的领用单:“含铅粉笔50支,编号73-122”,而多媒体柜侧面的金属牌上,“122”三个数字被磨得发亮。她试着把那半块粉笔放在投影仪镜头前,灰圈突然动了,像被磁铁吸住似的,慢慢晕开成道弧线,边缘泛着和307仓库外墙灼烧痕相同的暗红。
“是情绪残留的显影。”江翊从书包里翻出强光手电,这是第11章解决课桌异常时用过的工具。光束扫过幕布的瞬间,灰痕像被水冲过似的褪成浅白,却在退去的地方留下串细密的刻痕,形状和粉笔盒底的结晶纹路重合,“这设备能把情绪残留变成看得见的痕迹。”
早自习的喧闹声从走廊传进来时,林溪发现幕布边缘的灰痕在重组,这次拼出的不是字,而是个简易的电路图:电源连接着个方框,旁边标着“5℃”——和第18章药盒里看到的冷藏柜温度完全一致。方框下面画着根粉笔,箭头指向307的方向。
“是实验设备的线路图。”江翊翻开从校办借来的旧教学设备档案,122号多媒体柜的登记页上,贴着张泛黄的便签,字迹被水渍晕得模糊,只看清“载体联动”“73触发”几个字,纸边粘着点薄荷糖的碎屑,和李姐常给的那种一模一样,“这批设备和73号粉笔是联动的,粉笔里的情绪残留能激活它们。”
投影仪突然“咔哒”响了声,自动切换到U盘接口,指示灯闪着红光。林溪想起第18章在粉笔盒里找到的指纹,突然摸到口袋里的薄荷精油——上次用它安抚了粉笔灰,或许这次也有用。她滴了两滴在U盘接口,红光立刻转成绿色,屏幕上跳出个加密文件夹,文件名是“残留显影日志”。
密码提示是“载体编号的尽头”。江翊盯着73-122的编号序列,指尖在键盘上敲下“122”,文件夹应声打开,里面只有张图片: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光强与情绪浓度正相关”,下面画着条上升的曲线,曲线终点标着个仓库的简笔画,门口画着盏亮着的灯。
“307仓库的灯。”林溪的心跳快了半拍,图片角落有个模糊的粉笔印,形状和第18章找到的那枚指纹轮廓重合,“实验里,仓库的灯可能和这里的投影仪一样,能显影情绪残留。”
王主任抱着摞旧课件经过,目光在幕布上的电路图停了停。“这批设备当年总出故障,”他放下课件时,顺手把窗帘拉严,夕阳被挡住的瞬间,幕布上的灰痕彻底消散了,“说是‘对情绪太敏感’,现在看来,倒是没说错。”他没多言,转身时课件里掉出张设备维护单,上面写着“122号设备:需定期用薄荷溶液清洁接口”,和林溪用的精油成分吻合。
林溪把维护单夹进笔记本,突然注意到多媒体柜最底层的抽屉没锁,里面堆着些旧粉笔头,每根都刻着细小的数字,最大的是“121”——离122只差一个编号。她捏起根“121”号粉笔,发现断口处嵌着点透明结晶,和73号粉笔里的质地相同,只是更细碎,像被碾碎过。
“是同批实验载体。”江翊把结晶扫进证物袋,“编号越往后,结晶越碎,可能……实验后期出了问题。”他没说透,但两人都想起了三年前的火灾——或许编号122的粉笔,就是最后一批。
放学时,林溪关掉投影仪,机身冷却的瞬间,她仿佛听见轻微的“咔嗒”声,像有什么东西落进了设备深处。江翊拆开侧盖,在散热孔里找到片极小的金属片,上面刻着“307-灯”,边缘缠着半根薄荷糖纸。
她的笔记本上新添了一行:“异常记录9:自动启动的投影仪。执念:未完成的显影联动。解决方式:强光驱散+薄荷溶液稳定。关联:307仓库的显影灯,73-122号实验粉笔(编号接近终点)。”旁边画了台投影仪,江翊在旁边补了盏仓库灯的简笔画,光线连着粉笔,像条隐线。
走出教学楼时,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晃了晃,像幕布上没散的灰痕。林溪抬头望,307仓库的窗口果然亮着盏灯,昏黄的光透过树叶筛下来,在地上拼出的形状,和投影仪幕布上的电路图起点,正好重合。
赵阳发来消息:“查到122号设备的最后使用记录:火灾前一天,有人用它投影过‘307仓库内部图’,但文件被删了。”
林溪摸了摸口袋里的金属片,“307-灯”三个字硌着掌心。她知道,那些编号从73到122的粉笔,像串倒计时的数字,正把他们往仓库深处推——而那盏亮着的灯,就是终点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