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带着暖意,吹得照相馆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程小时正蹲在门口整理旧胶片盒,指尖突然触到个冰凉的金属物件——是台老式放映机,机身蒙着层薄灰,镜头却还泛着光。
程小时这是爷爷留下的吧?
程小时抱着放映机跑进店里,陆光正在擦拭蓝色盒子,闻言抬头看了眼,
陆光上次整理阁楼时没发现,藏在木箱最底下了。
两人拆开放映机旁的胶片盒,里面装着卷泛黄的16毫米胶片,标签上写着“1982年 江城巷弄”。陆光找来电线接好电源,拉上窗帘,墙上瞬间映出晃动的画面——老巷的青石板路、叫卖冰棍的自行车、巷口下棋的老人,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举着棉花糖追蝴蝶,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程小时这是……
程小时突然坐直身体,
程小时我妈说过,她小时候就住在江城老巷,最爱追卖棉花糖的车!
画面突然定格在小女孩蹲在照相馆门口的场景——她正透过橱窗,盯着里面陈列的相机,眼里满是好奇。陆光按下暂停键,指着画面角落:
陆光你看,这是爷爷年轻时的背影。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来的是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手里提着个布包,看到墙上的画面,突然捂住嘴:
李娟这是……这是我小时候!
阿姨名叫李娟,正是胶片里的小女孩。她指着画面里的自己,眼眶泛红:
李娟我找这卷胶片找了三十年!当年我爸在巷口开杂货店,爷爷常带我来照相馆看相机,说等我十岁就送我一台,结果没等到那天,他就走了……
程小时关掉放映机,从胶片盒里翻出张纸条——是陆光爷爷的字迹:“娟娟喜欢相机,等她来取胶片,就把那台儿童相机送给她。”陆光立刻跑上阁楼,从旧箱子里找出台粉色的儿童相机,镜头盖是兔子形状的,还带着当年的包装。
李娟这是……
李娟接过相机,眼泪掉在包装纸上,
李娟我爷爷当年说的,就是这台!
她从布包里拿出个旧相册,翻开第一页,是张泛黄的照片——正是她蹲在照相馆门口的样子,背面写着“1982年,爷爷拍的”。
陆光重新打开放映机,画面继续播放,最后一段画面里,陆光爷爷正对着镜头笑,手里举着台相机:
陆光爷爷娟娟,等你长大,要是喜欢拍照,就来时光照相馆,爷爷的朋友会帮你实现愿望。
李娟看着画面,突然笑了:
李娟我现在开了家儿童摄影工作室,专门给孩子拍老巷的照片,也算圆了当年的梦,谢谢你们,让我又见到了爷爷。
送走李娟后,程小时看着那卷胶片,突然说:
程小时你说爷爷是不是知道,总有一天这些故事会找到主人?
陆光正在整理胶片盒,闻言点头:
陆光他把这些回忆藏在胶片里,不是为了留住过去,是为了让每个有遗憾的人,都能找到圆满,就像这老巷,虽然拆了,但只要有人记得,它就永远都在。
傍晚时分,李娟发来张照片——她正用那台儿童相机,给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拍照,背景是她工作室里复刻的老巷场景,阳光落在两人身上,像极了胶片里的画面。程小时把照片贴在墙上,旁边是那卷旧胶片的标签,上面的字迹虽然模糊,却藏着跨越三十年的温柔。
程小时陆光,明天我们去老巷遗址看看吧,说不定还能找到当年的棉花糖车。
陆光笑着点头,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陆光好,再拍卷新胶片,给未来留个念想。
暮色渐浓,照相馆的灯光亮起,映着墙上晃动的旧巷画面,也映着两个并肩的身影,像在时光的胶片里,定格成了最温暖的一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