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的草莓树结果那天,训练基地收到个特殊的快递。纸箱里装着台老式唱片机,是Shadow寄来的,附带的黑胶唱片贴着张便签:“能复制操作,却复制不了和弦的温度——赠阈值100%的共鸣者”。唱针落下时,《阈值100%》的旋律漫出来,林野的右手跟着节拍轻敲桌面,沈砚的左手忽然按住他的手腕,指尖点在节拍间隙的留白处——那是他们录音时特意留的呼吸位,只有彼此能精准踩中。
“联盟要新增‘双人同步评级’制度了。”老K抱着文件进来,鞋底沾着草莓园的泥土,在地板上踩出串浅痕,“评级标准参考了你们的阈值数据,分‘协作’‘共生’‘共鸣’三个等级,最高级的考核要在特制的共鸣舱里完成,据说能模拟极端环境下的情绪同步率。”
沈砚的左手正在擦拭唱片机的铜喇叭,闻言忽然抬头。窗外的草莓树影投在喇叭上,根须的纹路与唱片的纹路重叠,像幅立体的星图。“张医生说过,极端环境会放大潜意识的保护欲。”他想起去年冬训的低温测试,林野的右手冻得发紫,却执意要替他调整电极片,“保护欲是共鸣的终极形态,比任何数据都可靠。”
评级考核定在新建的共鸣舱实验室。舱体是透明的球形,内壁布满传感器,像颗剖开的水晶球。工作人员给他们系监测带时,林野的右手突然被红绳缠住——沈砚的左手正把两根红绳打成交叉结,绳头各坠着颗晒干的草莓籽,是从靶场的泥土里筛出来的。
“一级考核是噪音干扰下的战术执行。”考官按下启动键,舱内突然响起杂乱的电流声,混着粉丝的欢呼声、裁判的哨声,甚至还有去年冬训的风雪声,“需要在五分钟内破解十组镜像战术,同步误差超过0.5秒就算失败。”
林野的右手在虚拟键盘上滑动,盲僧的技能轨迹却突然偏移了15度——沈砚的左手正按在他的手背,用微小的力度修正角度。这个他们在无数次团战中练出的暗语,意思是“左侧有埋伏”。当虚拟对手的技能如期从左侧袭来时,系统光屏显示:“同步修正误差0.03秒,保护欲触发值100%”。
二级考核模拟了极端压力环境。舱内温度骤降,虚拟场景突然切换成去年的决赛场地,看台上的红绳光海变成流动的星轨,Shadow的镜像角色站在龙坑前,ID旁标注着“压力源:90%”。林野的右手刚要操作,沈砚的左手突然覆上来,掌心的温度透过监测带渗进来,像在说“别慌,按训练表来”。
“他们在镜像里植入了旧伤数据。”沈砚的左手在虚拟地图上圈出安全区,指尖的疤痕因低温泛出白痕,“你的右肩旧伤位置有痛感反馈,我的左手疤痕会同步发麻——这是考核的陷阱,故意用生理疼痛干扰判断。”
林野的右手突然反转,握住沈砚的左手按在虚拟键盘的防御键上。盲僧与暗夜猎手背靠背站成防御阵形,技能特效在两人之间织成道光网,把所有袭来的伤害反弹回去。“疼痛是共鸣的坐标。”他看着光屏上飙升的同步率,右手的红绳与对方的冰蓝绳缠得更紧,“知道疼在哪里,才能准确护住彼此。”
终极考核在深夜进行。舱内的星轨突然暗下来,只剩下两点微光,像去年雪夜靶场的应急灯。虚拟场景变成片空白,只有行提示语:“请在三十秒内,用非语言方式让对方明白你的指令”。林野的右手突然抬起,食指在空气中画了个圆——那是靶场草莓树的轮廓,意思是“回安全区”。
沈砚的左手立刻回应,指尖在他手背上点了三下——对应着花盆底的“13683”,是“相信我,能守住”的暗号。两点微光在此时突然亮起,组成条完整的星轨,与他们手腕上红绳的轨迹完美重合。系统光屏弹出最终结果:“共鸣等级:SSS(超越阈值),评语:根须在地下缠绕时,星轨早已在天上同步。”
离开实验室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草莓园的露水沾湿了裤脚,林野蹲下身摘了颗最红的果实,蒂部的绿叶上还缠着半根红绳纤维。“评级系统的本质,是让更多人相信共鸣的存在。”他把草莓递到沈砚嘴边,右手的指尖蹭过对方的唇角,“就像这些根须,看不见却一直在生长。”
沈砚的左手接过草莓,忽然发现果肉的纹路里,藏着极细的红绳丝。那是去年系在树干上的红绳风化后留下的,竟顺着根须长进了果实里。“就像我们的疤痕。”他低头轻咬时,齿尖碰到粒草莓籽,“看似是伤痕,其实是养分流通的管道。”
训练基地的公告栏很快贴出了新的评级榜单。他们的名字后面标着“SSS”,备注栏里画着两根缠绕的红绳,像个专属的图腾。粉丝寄来的草莓苗已经爬满了训练室的窗台,每片叶子上都别着小小的评级徽章,最显眼的那盆里,红绳结下面挂着枚微型共鸣舱模型,是老K用3D打印做的,舱体里嵌着两颗会发光的草莓籽。
唱片机的旋律还在继续。林野的右手拨弄着红绳,沈砚的左手跟着转动唱片,黑胶的纹路在灯光下流转,像条凝固的星河。忽然间,窗外的草莓树被晚风吹得轻晃,根须在泥土里舒展的声音,竟和唱片转动的频率完美同步——原来最好的共鸣从不需要刻意维系,就像根须会记得土壤的温度,星轨会记得彼此的轨迹,而他们的手,会一直这样握着,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长成藏在时光里的共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