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论声越来越大——文官主张按王宇带回的作物图谱推广种植,武官却觉得“务农之事耽误军备”,两边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
蒙恬作为武将之首,始终没插话,只是按着腰间的佩剑,看着争论的众人。
这时,一个性子急躁的武官指着王宇,语气带着不屑:“简直不合规矩!我们武将的意见被当成耳旁风,凭什么要听你们文官的?尤其是他王宇,一个二十出头的小杂碎,懂什么军国大事?”
王宇闻言,倒没动怒,只是平静地开口:“这位将军,‘杂碎’这词用得不妥。二十出头,该叫风华正茂才对。”
那武官梗着脖子:“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眼看两人又要顶上,王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别争了。推广作物、勘察海岛这些事,并非我擅自做主,全是太上皇的安排。”他顿了顿,补充道,“太上皇说,粮草足才能军心稳,这和将军们看重的军备同样重要。”
这话一出,朝堂上瞬间安静了。嬴政的威望摆在那里,既然是太上皇的意思,文官们没了被质疑的压力,武官们也不好再反驳——总不能说太上皇的安排不对。
蒙恬这时才缓缓开口:“王宇说得有理。粮草与军备,本就相辅相成。既然是太上皇的意思,按计划办便是。”
一场争执,就这么被王宇轻描淡写地平息了。他心里暗笑:果然,搬出嬴政这尊“大神”,比跟他们吵半天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