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余烬札记
本书标签: 幻想  短篇合集 

番外

余烬札记

青针日志

1937年·冬·上海仁济病院

苏曼青在病历上写下最后一个字时,笔尖突然断了。

墨迹晕开,像一滴血落在纸上。

她盯着那团污渍看了很久,直到走廊传来军靴的声响,才迅速合上本子,塞进抽屉最底层。

这本札记是她从东京带回来的,封皮是普通的牛皮纸,内页却夹着父亲实验室的几张配方,能叫细菌休眠的药剂,写在丝绸上的字迹遇热才会显现。

"周姑娘。"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药碗,眼睛却瞥向门外,"松井大佐派人来查房了。"

苏曼青点点头,将银针别回衣襟,起身时又咳了两声,掌心一抹猩红。

"您这病……"陈妈欲言又止。

"不碍事。"她笑笑,从床底抽出一块绣绷,"今天的活还没做完。"

绷子上是半幅百蝶穿花图,针脚细密,可翻到背面,暗线却勾勒出一张地图。

龙华寺地宫的通风口,每一处拐角都标着日文的"危险"字样。

她绣得很慢,指尖因高烧而颤抖,可每一针都精准得像在实验室调配药剂。

窗外,暮色沉沉,法租界的钟声敲了六下。

苏曼青忽然停下,从枕下摸出一张照片,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合影。

父亲站在前排,而她站在角落,胸前别着一枚银针,针尾刻着"青"字。

"曼青,记住。"父亲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有些真相,必须用血写出来。"

她将照片烧了,灰烬撒进药碗,一饮而尽。

1946年·春·龙华寺地宫

沈听澜找到她时,苏曼青已经说不出话了。

地牢的墙角,她靠坐在阴影里,手中攥着一块染血的绢帕,帕子上绣着最后一组数字"10-1-3"。

"青针……"沈听澜单膝跪地,声音哑得不成样子。

她抬头,灰白的瞳孔映不出任何光,可嘴角却微微扬起,像是早就知道他会来。

"……磐石。"她轻轻念出这两个字,指尖在他掌心划了一下。

沈听澜低头,发现她塞过来的是一枚银针,针尾的"青"字已经磨得模糊,可针尖依旧锋利如初。

"……佛像耳垂……是假的……"她咳出一口血,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真的机关……在莲花座……逆转……"

她的手突然垂下。

沈听澜攥紧那枚银针,针尖刺进掌心,血珠滚落,渗进地砖的缝隙里。

2023年·上海博物馆

程教授戴上手套,轻轻翻开那本泛黄的札记。

最后一页,是一行小字:

"青针已断,磐石未销。”

字迹旁,有一枚银针的压痕,针尾的"青"字,清晰如新。

磐石日志

1937年·秋·上海法租界

沈听澜的钢笔在纸上顿了一下,墨迹晕开,像一滴血。

他盯着那团污渍看了几秒,随后将整张纸揉碎,丢进壁炉。火舌卷上来,瞬间吞噬了上面的字迹。

那是他刚破译的日军密电,关于"防疫给水部"在闸北区的行动坐标。

窗外,雨声淅沥。

沈听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桌上的怀表指针停在凌晨三点十七分。

这是他上次见到老茶客的时间,也是老茶客牺牲的时间。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本皮质笔记本,封面没有任何标记,内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符号和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简写。

这是他的"磐石日志",记录着所有不能见光的情报。

翻到最新一页,他写下:

"青针可信,病院三楼绣房。龙华寺地宫需查。"

笔尖在"青针"二字上停留片刻,又补了一句:

"她咳血,但眼神清醒。"

合上本子,沈听澜从书架暗格里取出一张照片,东京帝国大学1934届的毕业合影。

祖父站在前排,身旁是个穿和服的年轻女子,面容模糊,但胸前别着一枚银针。

照片背面,用极小的字写着:"苏氏女,善绣,精药理。"

1946年·冬·龙华寺

沈听澜站在地宫入口,手里的怀表已经停了。

三天前,他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里只有半张《申报》,边缘烧焦,但残留的字迹仍能辨认:"青针埋骨处,东南角第三砖。"

他撬开那块青砖时,手指微微发抖。

砖下是一个生锈的铁盒,盒子里放着一块绣帕。

帕子上绣着完整的龙华寺地宫地图,角落用血丝绣了一个极小的"青"字。

帕子下压着一枚银针,针尾刻着"磐石"。

沈听澜攥紧那枚针,针尖刺进掌心,血珠滚落,渗进砖缝。

"……这次,换我来绣完。"

2023年·上海博物馆

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展柜前,静静凝视着玻璃后的虎头鞋。

鞋底夹层的那半张《申报》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抗日志士沈某于龙华寺就义……"

他伸手,隔着玻璃轻轻碰了碰展品标签,嘴角扬起一丝极淡的笑。

标签上写着:

"沪博073号·虎头鞋

1937年龙华寺出土

与'磐石'日志同批发现

绣线含人血成分

DNA匹配度:99.8%"

老者转身离开时,往捐赠箱里投了一封信。

信封里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青针穿线,磐石承重。

山河无恙,绣迹长存。"

字迹苍劲,与1937年"磐石日志"上的笔迹,一模一样。

上一章 7 余烬札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