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的金属薄片紧贴眉心,仿佛一块永不融化的寒冰。林晚闭上双眼,将所有意念沉入那片她最不愿触碰,却也最为坚固的记忆禁区,父母葬礼那日的滂沱大雨。
雨水冰冷刺骨,砸在黑色的伞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湿土与白菊混合的哀戚气味。墓碑上父母并肩的名字,被雨水冲刷得异常清晰,每一个笔画都像是刻在她心上的刀痕。
周围人群的低语模糊不清,唯有她内心撕裂般的痛楚、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绝感,无比真实、无比尖锐地重现。
她紧紧抓住这种感觉,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这不是沉溺,而是武器。她用这痛楚锻造意志,用这孤绝构筑高墙。
就在她全身心投入回忆的瞬间——
眉心处的“密钥”骤然变得灼热!一股无形的波动以它为中心,如同水纹般扩散开来,瞬间扫过她的全身,乃至整个房间。
波动过后,林晚猛地睁开眼。
世界似乎……清晰了一丝。空气中那种若有若无的、甜腻的压抑感减轻了。她感觉自己思维的运转更加流畅,如同擦去了镜面上的水汽。
重要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边界感”在她意识周围形成,仿佛有一层透明的铠甲。
她仔细感受着这种变化,并将其命名为“意识屏障”。它无法提供物理保护,却似乎能干扰那些依赖于感知情绪和记忆的存在的窥探。
仿佛是为了验证她的猜想,卧室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停在了门口。
“晚晚,睡了吗?”“母亲”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依旧温柔,但林晚敏锐地捕捉到,那声音里似乎夹杂了一丝极细微的……“杂音”?像是信号不良时的微弱干扰。
“还没呢,妈妈。”林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带着睡意朦胧的鼻音,同时集中精神,维持着意识屏障。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母亲”的脸出现在缝隙后,她的笑容依旧完美,但那双看向林晚的眼睛,似乎比平时多了一分不易察觉的“聚焦困难”,仿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在观察她。
“没事,就是看看你踢没踢被子。”“母亲”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蜷缩在床角的林晚身上,停留的时间比平时略长了半秒,然后才缓缓收回。“好好睡吧。”
门被重新轻轻带上。
林晚心中凛然。屏障有效!它不能完全屏蔽噬忆体的感知,但明显造成了干扰,让“母亲”的观察变得不那么“清晰”和“直接”。
这为她争取到了宝贵的、相对“隐私”的空间。
确认了屏障的效果,林晚立刻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关键目标,寻找那面“能映出真实年龄的镜子”。
“守夜人”的信息明确指出,这面镜子就在这个“家”中。
她首先排除了卫生间和玄关的镜子。那些只是普通的反射面,映照出的始终是她如今六岁的外貌。
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
她醒来时面对的那面穿衣镜。
那面镜子上,曾用口红写着“别相信成年人”的警告。当时她只注意到了警告和身体的变化,却忽略了镜子本身是否异常。
现在回想起来,那面镜子似乎……有些不同。它映出的影像,除了她缩小的身体,是否还夹杂了别的什么?某种她当时因极度恐慌而忽略的细节?
比如,影像边缘一丝不属于孩童的、属于成年林晚的轮廓残影?或者,镜面本身带着一种不同于其他镜子的、极其微弱的能量感?
“镜中回廊”……“真实年龄”……
这些词汇指向一个可能性:那面镜子,可能不是简单的反射工具,而是一个介于“家园”与现实(或其他维度)之间的薄弱点,一个能穿透表象,映照出意识本质或时间真相的“奇点”。
她必须再去确认一次。
林晚悄无声息地溜到门边,将耳朵贴在门板上,仔细聆听。外面一片寂静,“父母”似乎暂时没有监视她。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密钥。意识屏障如同呼吸般维持着。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拧动门把手,将房门拉开一条极细的缝隙。
客厅里空无一人。“父母”的卧室门紧闭着。
机会!
她像一道影子般滑出房间,赤着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无声而迅速地穿过客厅,目标明确。主卧室,那面巨大的落地穿衣镜。
她停在镜前。
镜中,依旧映出那个穿着宽大T恤、黑发凌乱、脸色苍白的六岁女孩。
林晚屏住呼吸,集中所有意念,不仅仅维持着屏障,更试图将自己的“真实”。
那个二十八岁、独立、经历过失去与坚韧的灵魂,投射出去。
她紧紧盯着镜中的影像。
一秒,两秒……
起初,什么变化都没有。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镜面……极其轻微地……荡漾了一下。
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
就在那荡漾的瞬间,镜中那个六岁女孩的影像,边缘似乎出现了一圈极其模糊的、属于成年女性的重叠轮廓!
那双孩童的眼睛里,似乎有刹那间闪过了属于林晚本人的、成熟而警惕的眼神!
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快得几乎像是错觉,镜面立刻恢复了正常。
但林晚的心脏却狂跳起来。
就是它!
这面镜子,就是“真实之镜”!就是通往“镜中回廊”的入口!
她找到了最后的希望,也确认了最终的战场。
她迅速退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感受着心脏剧烈的跳动和手中密钥冰冷的触感。
现在,只剩下等待。
等待午夜十二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