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星汉灿烂护她星辉不落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四十七章 袁慎归宿·释然放手

星汉灿烂护她星辉不落

御史台的卷宗堆积如山,袁慎坐在案前,指尖捏着枚玉印,印文是“持心公正”——这是他升任御史中丞时,陛下亲赐的。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卷宗上投下长条状的阴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大人,这是江南盐运案的最新证词。”书吏将一叠纸放在案上,声音带着敬佩,“您连续查了三个月,终于抓到了王盐铁的罪证,这下江淮的百姓可有好日子过了。”

袁慎点点头,拿起证词翻看,目光锐利如刀。自霍氏冤案昭雪后,他便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御史台的事务中,从贪腐案到民生事,桩桩件件都办得滴水不漏,短短一年便从侍御史升为中丞,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连文帝都赞他“有古大臣之风”。

书吏退下后,袁慎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案头的青瓷瓶里插着枝海棠花,是今日路过霍府时,少商让人送来的,说“阿姊新培育的品种,开得正好,给袁大人添点生气”。

他望着那抹嫣红,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会执着于那份求而不得的念想,可看着沈昭晞为少商奔波的身影,看着她将忘忧居的版图扩展到七省却始终初心不改,看着她在朝堂与市井间游刃有余却从未失却本心,他忽然明白,有些距离,从一开始就存在,强求不得。

“袁大人倒是清闲。”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沈昭晞披着件月白披风,站在廊下,手里提着个食盒,“青禾说你又在台里熬夜,让我给你送些点心。”

袁慎起身相迎,目光落在她披风的系带处,那里绣着朵极小的海棠,是少商的手艺。他记得去年此时,沈昭晞的披风上还绣着竹纹,清冽孤高,如今添了这抹柔和的花色,倒像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更显温润。

“沈姑娘深夜到访,怕是不止送点心这么简单。”袁慎请她入座,语气平和,带着同僚间的熟稔,“莫非江南盐运案,还有遗漏?”

沈昭晞打开食盒,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糕点,还有一小罐温热的莲子羹:“王盐铁的党羽不止江淮有,京中还有个‘保护伞’——户部侍郎李嵩,他去年调任前,曾在江南任转运使,王盐铁送他的那批和田玉,此刻应该藏在城西的别院地窖里。”

她从袖中取出张图纸,上面详细标注着别院的布局和地窖入口:“这是通达行的镖师探查到的,你派人去搜,定能找到实证。”

袁慎接过图纸,指尖触到微凉的纸张,忽然想起三年前,他帮沈昭晞查证霍氏旧案时,她也是这样,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递上最有力的证据。只是那时,他心中尚有几分说不清的情愫,如今只剩下坦荡的谢意。

“多谢。”袁慎将图纸折好,放入袖中,“这份情,我记下了。”

“该谢的是那些被盐价逼得卖儿鬻女的百姓。”沈昭晞端起茶盏,目光落在案上的《江南水利图》上,“听说你想奏请陛下,在江淮修水利?”

“是。”袁慎点头,“盐运理顺了,还得让百姓有田种、有粮收,才算彻底安稳。只是国库吃紧,怕是……”

“忘忧居可以出资。”沈昭晞打断他,语气平淡,“我让人算过,修三条水渠,引淮河之水灌溉两岸,大约需要二十万两白银。忘忧居出一半,剩下的让江南商户分摊——他们借着盐运赚了不少,该拿出些回馈地方。”

袁慎看着她,忽然笑了:“你总是这样,把所有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各司其职罢了。”沈昭晞回以一笑,“你在朝堂持正,我在市井铺路,目标是一样的——让百姓过得好些。”

这便是他们如今的相处模式。没有暧昧的试探,没有欲言又止的纠结,只有基于共同目标的默契。袁慎在御史台弹劾贪腐,沈昭晞便用她的商业网络提供证据;袁慎想推行利民政策缺资金,沈昭晞便调动资源支持,像两只咬合精准的齿轮,各自转动,却合力推动着这架名为“民生”的机器。

几日后,李嵩被查实贪赃枉法,下狱论罪。消息传到袁府,袁母喜极而泣,拉着袁慎的手道:“儿啊,你如今官至中丞,又办了这么多大案,该考虑婚事了。你姑母说,吏部尚书家的三姑娘,知书达理,与你正好相配……”

袁慎沉默片刻,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脱:“母亲做主便是。”

袁母愣住了,随即喜不自胜:“好好好!我这就让人去提亲!”

她不知道,袁慎做出这个决定,是在昨夜路过忘忧居时。他看到沈昭晞站在廊下,少商正拿着机关图跟她讨论,两人头凑在一起,笑得眉眼弯弯,霍无伤站在一旁,手里提着刚买的糖画,目光始终落在少商身上。那画面太过温馨,温馨到让他彻底明白,自己从来都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

与其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风景,不如守住眼前的安稳。吏部尚书的三女袁慎见过,在皇后的赏花宴上,她安静地坐在角落看书,眉宇间有种沉静的书卷气,与他倒是合拍。

婚讯传开时,沈昭晞让人送来了贺礼——一对玉制的镇纸,上面刻着“琴瑟和鸣”,是江南玉雕名家的作品。青禾还带来她的话:“袁大人成婚那日,忘忧居的绸缎庄会停业一日,所有布料半价供应,算是给袁府添点喜气。”

袁慎握着那对镇纸,指尖拂过温润的玉面,忽然想起多年前,他在忘忧居与沈昭晞对弈,她曾说“棋路如人生路,落子无悔便好”。那时他不懂,如今才明白,所谓无悔,不是强求得不到的,而是珍惜眼前的选择。

大婚那日,袁慎穿着大红喜服,看着盖着红盖头的新娘被送入洞房,心中没有波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他掀开盖头,看到新娘羞涩的笑脸,忽然觉得,这样安稳的日子,也很好。

婚后的袁慎,愈发沉稳。他在朝堂上弹劾不法,护佑民生,家中有贤妻打理,偶尔还会与沈昭晞在公开场合相遇——或是在陛下的宴席上,或是在查案的公文中。

一次,关中发生旱灾,流民涌入都城,袁慎奏请陛下开设粥棚,却因国库空虚而受阻。沈昭晞得知后,当天就让忘忧居的粮铺打开粮仓,在城门外设了十个粥棚,还让安济院腾出地方收容老弱,解决了燃眉之急。

袁慎在朝堂上提及此事,语气带着感激:“忘忧居虽为商户,却有忧国忧民之心,臣恳请陛下嘉奖,以励天下商户。”

文帝准奏,不仅赏赐了牌匾,还特许忘忧居在关中开设分号时免税三年。沈昭晞接到旨意时,正在看少商新做的机关水车图纸,只是淡淡一笑:“告诉袁大人,分内之事,不必言谢。”

青禾看着自家姑娘,忽然道:“姑娘,您这是在帮袁大人积累政绩呢。”

“他本就有能力,”沈昭晞放下图纸,“我不过是顺手推一把。当年查霍家旧案,他帮过不少忙,如今还他这个人情罢了。”

她向来恩怨分明,欠的情要还,多余的纠葛却从不沾。袁慎的释然,对她而言,亦是一种解脱——不必再顾忌那份未曾说破的念想,可以坦然地做盟友,做朋友,这或许是他们之间最好的结局。

深秋的一天,袁慎在御史台处理公文,妻子端来一碗热茶,轻声道:“听闻沈姑娘又在江南开了学堂,教女子读书识字,真是难得。”

袁慎抬眸,望向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然笑了:“她向来如此。”

他拿起笔,在卷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笔锋沉稳有力。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叶隙落在纸上,像撒了层金粉。他知道,沈昭晞会继续在她的轨道上前行,守护少商,惠及天下;而他,也会在自己的位置上,持心公正,护佑一方安宁。

各自的路,各自的坚守,偶尔交汇,便是默契;长久平行,亦是安好。这或许就是成年人最体面的相处——放下执念,守住本心,在各自的天地里,活得坦荡而充实。

袁慎放下笔,端起热茶,看着杯中自己的倒影,忽然觉得,这样的归宿,很好。

上一章 第四十六章 商业帝国·惠泽天下 星汉灿烂护她星辉不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万萋萋程颂·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