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葬礼前夜:空白的遗言
秦婉仪的葬礼定在母亲节后第二天。
灵堂内,白菊堆成雪,却掩不住遗憾——老人走得突然,没留下任何叮嘱。
夜斯寒抱着遗像,三夜未合眼。
许悠悠走进灵堂时,看见他左手攥着一张泛黄照片:
年轻的秦婉仪抱着五岁的夜斯寒,背后是一棵开得正盛的玉兰。
照片背面,老人只写了一行字:
“等儿子结婚,我就把玉兰树种满院子。”
许悠悠心里一沉——
这是老人未完成的最后一个愿望,也是夜斯寒心里最深的缺口。
二、AI 团队的深夜来电
葬礼前 36 小时,许悠悠拨通了一支曾为她制作秀场全息影像的 AI 团队。
她提出需求:
“我想让秦阿姨‘亲口’说一句祝福,让她‘看见’儿子结婚。”
AI 工程师听完,沉默三秒:“难度很大。秦女士生前音频太少,只有三段采访、两段电话录音,总时长不足 90 秒。”
许悠悠把仅有的素材打包发送——
一段十年前电视台采访、一段家庭聚会的手机视频、一段老人唱摇篮曲的录音。
工程师用科大讯飞最新升级的语音大模型,提取音色、韵律、呼吸节奏,
再通过星火语音合成框架,逐帧重建喉腔共鸣与情感起伏。
48 台服务器并行运算,整整 12 小时,生成了 47 秒的全新语音:
“斯寒,妈妈看见你长大了,也看见悠悠了。
玉兰树会开花,你们也要好好生活。”
三、12 小时全网倒计时
葬礼当天清晨 7:00,Y·Studio 官博发布预告:
【今天 10:00,请把耳机调到最大,我们一起让思念发声。】
配图是一棵含苞的玉兰,树下放着秦婉仪的旧录音笔。
微博热搜瞬间从 秦婉仪葬礼#变成 #AI复活婆婆#,
服务器开始报警。
8:30,技术团队提前放出 5 秒试音:
“斯寒……”
仅两个字,24 小时阅读破两亿,评论区一片“泪目”。
有人留言:“声音太像了,连咳嗽的尾音都一样。”
四、葬礼现场的 47 秒
10:00,灵堂大屏亮起。
画面里,秦婉仪坐在玉兰树下,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她银白的发梢。
老人抬眼,望向镜头,嘴角带笑,声音温柔而清晰:
“斯寒,妈妈看见你长大了。
悠悠是个好姑娘,你们要牵好彼此的手。
玉兰树今年开得晚,但一定会开。
你们也要好好生活,好好爱。”
47 秒,全场寂静。
随后,抽泣声此起彼伏。
夜斯寒跪在灵前,肩膀剧烈抖动,却始终没有抬头。
许悠悠站在他身侧,轻轻握住他颤抖的左手。
五、全网泪崩
视频同步上传到微博、抖音、B 站,
10:05,微博服务器第一次瘫痪;
10:08,第二次扩容完成;
10:12,AI婆婆语音#话题阅读破 10 亿。
评论区成了大型哭墙——
“我妈去年走的,没留一句话,我也想试试。”
“科技给了思念一个出口。”
“听得想哭,又想笑,原来遗憾可以被温柔地补上一角。”
当晚,微博情感榜、热搜榜、视频榜全部被这条 47 秒语音霸榜。
六、余波与温柔
葬礼结束后,AI 团队把源文件加密封存,
并在官网开放“AI 语音复原公益通道”:
凡因意外失去亲人的家庭,可免费申请一次语音重建。
三天内,申请邮箱爆满三万封。
许悠悠在个人 INS 写下:
“科技不是魔法,它只是把来不及说出口的爱,
变成一句可以反复播放的再见。”
配图是一朵盛开的玉兰,和她与夜斯寒并肩的背影。
风吹过,花瓣落在秦婉仪的墓碑上,
像一场迟到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