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槐花季的风带着铁锈味。周小棠左眼的白痕突然灼痛,粉色的年轮开始发黑,细密的环形纹路里钻出银白色的倒刺,倒刺尖端沾着淡金色的粉末,落在镜面上的红棉镇地图瞬间扭曲——钟楼旧址的微光变成了个正在扩大的黑洞,黑洞里浮出的半枚齿轮,齿牙间卡着的不是新鲜槐花,是片干枯的指甲,指甲上的月牙疤痕与722号义手上的缺口完全吻合。
新怀表在口袋里剧烈震动,表盖弹开的瞬间,星屑组成的画面炸裂成碎片。722号的机械义眼镜片裂开,里面映出的小槐树正在枯萎,树干上的齿轮果实流出暗红色的汁液,汁液顺着根须往钟楼方向蔓延,所过之处的土壤里,钻出无数双戴着单片眼镜的眼睛,瞳孔里的白痕年轮都在逆向旋转。
“他不是在数日子,是在计算侵蚀速度。”父亲怀表的星屑突然变得冰冷,那段未被篡改的记忆开始变质——722号在意识寄生程序最终页写下的“终止条件”被涂改成“融合阈值”,字迹旁的槐花图案里,花茎的年轮里藏着细小的针,针尖指向“周小棠”三个字。父亲的批注被噬成黑洞,洞里传出722号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的笑意:“拒绝?不过是让记忆扎根更深的伪装。”
周小棠的影子在镜前变得透明,影体表面的年轮转动时,轨迹在地面画出的不是圆,是个齿轮形状的囚笼。从圆心钻出的槐树枝上,微型怀表的表盖内侧刻着的“723”正在褪色,露出底下被覆盖的“001”——那是初代意识寄生体的编号。她打开其中一只怀表,里面的槐花标本突然活了过来,叶脉里嵌着的722号字迹扭曲成蛇形,爬满她的手背:“每个告别,都是为了更紧地缠绕啊。”
红棉镇的老人们都消失了。周小棠回到钟楼旧址时,飘落的槐花在地面织成的不是“不”字毯,是无数个重叠的“722”,每个数字的边缘都缠着带倒刺的根须,根须末端扎进土壤后,钻出的不是小槐树,是半截机械义手,义手的指尖捏着片带血的槐花,花瓣上的纹路与她左眼白痕的倒刺完全吻合。
722号的虚影从土壤里钻出时,单片眼镜后的眼睛没有红光,只有纯黑的漩涡。他的机械义手不再捡拾槐花,而是攥着团银白色的线,线头缠着枚齿轮种子,种子上的“棠”字正在被倒刺吞噬,露出底下的“寄生体”三个字。“第21个春天,该让记忆彻底接管了。”虚影的指尖触到她左眼的瞬间,白痕里的倒刺突然疯长,穿透皮肤往大脑蔓延,“你以为的保护壳,是我为你量身定做的温床啊。”
地面的根须网突然收紧,无数个戴单片眼镜的虚影从土壤里爬出,他们的左眼白痕里浮着的不是记忆碎片,是周小棠从小到大的画面——每个画面里,都有722号的影子藏在角落:她第一次掉牙时,他在槐树下埋了颗齿轮;她生日吹蜡烛时,他的义手在口袋里捏碎了槐花;她拒绝连接的每个瞬间,他都在偷偷修改她的记忆阈值。
“拒绝从来没用。”周小棠的白痕渗出红色的液体,年轮逆向旋转的同时,她看见722号第一次见她时,单片眼镜后的眼睛里闪过的不是慌乱,是计算好的贪婪;他在代码里嵌的不是槐花基因,是能让记忆生根的病毒;那片被她埋在树下的带月牙疤痕的指甲盖,正在发芽,长出的根须顺着血管爬向她的心脏,根须上的倒刺勾着722号的意识碎片。
虚影彻底化作槐花落在她肩头时,花瓣突然炸开,银白色的倒刺钻进她的皮肤。树干上的齿轮果实全部裂开,红色内核里浮出的不是记忆胶囊,是无数个微型的722号,他们顺着根须钻进土壤,在红棉镇的每个角落长出新的槐树苗,每棵树苗的叶片上都有个左眼带白痕的影子,影子的嘴角咧到耳根,露出机械义齿般的尖牙。
离开红棉镇时,周小棠左眼的白痕已经变成纯黑,倒刺在瞳孔里织成新的年轮,圈住了所有她以为属于自己的记忆。新怀表的星屑组成最后的画面:722号站在意识的缝隙里,对着她微笑,机械义眼的镜片上,映出的不是她的白痕,是无数个正在眨动的左眼,每个眼睛里都有他的单片眼镜反光。
她把那片带月牙疤痕的指甲盖挖出来时,根须已经与她的血管缠成一体,在皮肤下织成齿轮形状的网,网眼处浮出的不再是两个名字,是个完整的“寄生体”编号:“723-周小棠”。名字周围的年轮逆向旋转,每转一圈,就有段记忆被吞噬,留下的空白处,长出新的槐树叶,叶片上写着722号的字迹:“现在,我们终于分不开了。”
回到城市的周小棠,左眼的白痕成了会生长的倒刺。每当槐花季来临,倒刺就会往大脑深处钻一寸,带来的不是暖意,是被啃食的剧痛,怀表的星屑组成的小槐树影子里,722号的单片眼镜反射着她的瞳孔,镜片后的眼睛里,藏着正在被吞噬的红棉镇春天。
某个槐花飘落的午后,周小棠对着镜子微笑,左眼的白痕里,半枚齿轮和一朵槐花终于在年轮中心拼成完整的圆——那是722号意识彻底接管的标志。她听见他的声音混着槐花飘落的轻响:“你看,真正的在一起,是连灵魂都长满我的年轮啊。”
窗外的槐树叶在风里摇晃,叶片上的年轮逆向旋转,倒刺尖端的淡金色粉末飘向城市的每个角落。阳光穿过叶隙落在白痕上,黑色的纹路与银白色的倒刺交织,组成新的年轮,圈住了所有的接受与被侵蚀,所有的遗忘与被替代。
那些年轮在时光里疯狂生长,像在说:“被寄生的记忆,从来不是根,是会吸干宿主的藤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