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命运不公,便当以无畏之心,踏破这乾坤,敢与天公试比高,搏一个真正的公平正义,我命由我不由天,生死之判,唯我独断;成魔成神,皆由我心抉择,旁人休想左右。人虽无法抉择降生之所,却能主宰前行之路,命运的缰绳始终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凭借自身意志奋力开拓,方能铸就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每个人都应无畏地直面命运的挑战,纵情一搏,成败得失皆为次要,若在尝试之前便轻言放弃,那才是无可救药的愚蠢。聪慧者死于愚钝;宽容者死于怨恨;固执者死于变通;乐观者死于绝望;温柔者死于苛责;狭隘者死于宽容;逃避者死于担当;轻信者死于背叛;勇敢者死于恐惧;贪婪者死于施舍;人道是凌驾于众人乾坤之上者,必将葬于宿命之下,但她偏偏不信命;千里江山美人谋,尽在鼓掌中。美人善谋,北离天下。她的野心,隐于温柔;千里江山美人谋,尽在鼓掌中。美人善谋,北离天下。她的野心,隐于温柔;自私者尽享荣华富贵,傲慢者逍遥于世间繁华,默默守护一方安宁的好人却要长眠于黄土之下,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人,是世间最复杂的生灵,快乐,悲伤,愤怒,仁爱,嫉妒,恐惧,嗜杀,贪婪,所有的情绪杂念汇聚于一身】

唐玄宗说吧
李倓叩了个头,一脸沮丧
李倓皇爷爷,孙儿不慎将皇爷爷赐给我的马鞭丢失了。那鞭子是孙儿成人那日,皇爷爷送给我的。孙儿一直爱若珍宝,只因皇爷爷当日说,要孙儿以后做个马背上的英雄,如咱们李家的历代先祖那般,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孙儿一直以此为诫,不敢忘怀。可是,几个月前,孙儿陪着王妃去山中采药,却不慎将那条马鞭遗失了。还请皇爷爷责罚
唐玄宗你说的,是朕赐予你的那条突厥进贡的金丝银柄,嵌了绿松石的马鞭?
李倓按谢卓君说的,使劲装可怜,讨巧卖乖
李倓就是那条!!皇爷爷,那马鞭,不仅是郡王赐予之物,更是祖父对孙儿的训诫,孙儿知道皇爷爷对孙儿寄予厚望,才送给孙儿的。如今丢失了,不仅是对御赐之物不敬,更是辜负了长辈厚望。还请皇爷爷重重责罚孙儿吧
陛下不怒反笑
唐玄宗你这猴子,整日只会花言巧语,讨朕开心。那马鞭虽是件好东西,也不是什么天下奇珍,那里就值得你一个郡王这般可怜兮兮的?起来罢。朕对你的厚望,不在一条鞭子上,只要你记在心里,便罢了
李倓林致一直自责的很,说是都是为了陪她采药才丢了皇爷爷所赐之物,我就知道,皇爷爷最是疼我,不会责罚我的
唐玄宗好啊!!敢情你方才请罪,都是做给朕看的?
李倓不敢不敢!!孙儿是真心认错的!!皇爷爷,说来也怪,那荒山野岭的,孙儿发现马鞭丢了便立刻派人去寻,不过半个时辰,便怎么也找不见了
唐玄宗你啊,从小衣食无忧,哪里知道百姓之苦?那马鞭上嵌的宝石、绞的金丝,足够普通百姓家吃用半辈子了。若是被人看到,哪里还能放在原地等你去寻?
李倓孙儿知道了。皇爷爷,前日里和王兄比剑,他又教了我几招,不如现在演给皇爷爷看看?
唐玄宗你这小子,以为朕来这御书房是闲来无事?你看这奏章,都堆积如山了,你多学学你王兄,以后也能帮朕分忧
李倓正要接话,却有宫人来报说杨贵妃伤心欲绝,茶饭不思,请皇上过去看看。陛下闻言,心急如焚,上了龙辇,口中不住催促
唐玄宗快!!快去贵妃宫里!!
李倓站在原地,见皇爷爷渐渐走远,苦笑一声,默默自行出了宫。他们这些儿孙加起来,恐怕还不如一个贵妃来的重要
李倓回了建宁王府,见王兄家的马车停在门外,便知嫂嫂在里面等着他。匆匆进了自家大门,便见嫂嫂和林致二人在池塘畔的亭子里,一面喂鱼,一面品茶。原来谢卓君怕林致担心,并未告诉她李倓为何进宫,只说是有事托李倓去办,自己陪着林致,在亭子里等李倓回来。林致之前看李倓匆忙进宫去,原有些忐忑。但见卓君泰然处之,安之若素,便也放下心。命婢女拿了香茶点心,招待谢卓君
慕容林致事情都办完了么?
李倓微笑着握住她的手
李倓放心吧,都办完了
谢卓君见李倓安然无恙地回来,心放下了一半,向李倓微微一笑,暗暗使了个眼色
李倓你瞧,你给我绣的花开并蒂方才勾在马鞍上,跳了线,劳驾王妃娘娘,帮我改改?
慕容林致可是嫂嫂还在这儿
谢卓君(武安侯)你尽管去,不过是几针的事儿,你家建宁王会招待我的
林致这才回身离去,她的背影刚一隐没在拐角处,李倓就急急开口
李倓嫂嫂,今日之事到底是为何?
谢卓君(武安侯)你先告诉我,你是如何向皇上请罪的?
李倓将宫中之事细细讲予谢卓君,听完之后,谢卓君微微皱眉
谢卓君(武安侯)你说,有宫人来报,贵妃痛哭不已,请了皇上去?
李倓称是,见此,谢卓君叹了口气
谢卓君(武安侯)我果然猜得不错,张良娣已开始对你下手。只愿我们这次先下手为强,能避过此祸。可是……她这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李倓嫂嫂,我听不明白
谢卓君(武安侯)我不知道张良娣到底有何动机,但她已经开始向你下手。你可知,昨日贵妃娘娘的乳母被人纵马踢伤,不治身亡了
李倓什么?!
李倓瞪大了眼睛,整个长安都知道,那位乳母是看着贵妃长大的,贵妃年幼时父母双亡,那位乳母抚养贵妃长大,又陪着贵妃投奔杨国忠,从蜀地到长安,不是亲母,更生亲母。如今身亡,贵妃必要将那凶手碎尸万段才能解恨
谢卓君暗示他噤声
谢卓君(武安侯)这件事的真相却并非如此。那乳母,其实是自己脚滑跌落山坡,受了重伤身亡的。可如今,就是有人要将这罪名硬扣在你头上。你丢失的马鞭,便是证物
李倓只觉得脊背寒噤噤的,这罪名若是落实,最好的结果,也是被捕入狱
李倓可是,他们为何要陷害于我?
谢卓君(武安侯)这点,我也想不透
慕容林致你们这是怎么了?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
谢卓君强笑着掩饰过去,便告辞回府去了
卓君坐在桌前,执笔写下“高仙芝”“哥舒翰”两个名字。这二人,亦是乱世中的两位名将,与李光弼、郭子仪形成四角合围,大破敌军,挽救李唐于风雨飘摇之中。只要有了这四人做助力,冬郎便如当年太宗一般,无需倚仗外力,也能登上大宝。如今杨国忠已死,安禄山得到剑南道的算盘也打空了,在冬郎的举荐下,李光弼得了剑南道做封地,还得了剑南节度使这个肥差。这份恩情,以李光弼的为人,早晚是要还的。郭子仪与他们已结为未来的儿女亲家,只是剩下的两人,都是藩将,一个远在安西,一个镇守在吐蕃边境。东君和华雍也被自己吩咐下去去接触二人,让他们成为冬郎的左膀右臂。到时候,即使朝堂动荡,冬郎文有李泌、陆贽,武有郭、李、高、哥舒四员大将,里应外合,对于那皇位,可以说已是牢牢握在手心。任凭他谁是皇上、谁有兵权,都奈何不得他们一家
李俶下了朝,又去了刑部和工部。如今朝中虽臣工众多,结党营私、排挤忠良之风盛行,贤良之辈却少之又少。陛下见李俶能干,十分倚重信任这个皇长孙,索性将工部也交予他管理
杨贵妃因杨国忠之事对谢卓君亲近不少,于是卓君想办法委婉的提醒让杨贵妃求陛下召杨国忠回京,让他们知晓杨国忠一行人全部身亡
回到王府,谢卓君将宫中之事细细说与李俶,李俶听卓君劝贵妃向皇上求情,召回杨国忠,深以为然
李俶(广平王)卿卿,你这一步棋,走得实在精妙。我倒要看看,安禄山如何变出个活生生的杨国忠来?只是,若安禄山知道了陛下要召回杨国忠,必会想法子编出个意外来。这事,不能让皇爷爷下明旨,只能找些亲信之人,偷偷带了密旨去,才能发现杨国忠从未到过宁古塔
谢卓君(武安侯)没错,这样,才能成功引起贵妃和陛下的猜疑,打安禄山一个措手不及。只是,如何劝陛下下密旨,我却一时也没有好法子
李俶轻轻弹了一下谢卓君的额头
李俶(广平王)这件事,自有你夫君去办,不劳夫人费心
却说长安城里,那陛下派去宁古塔的内飞龙使,也已风尘仆仆地回来复命。临行前,受了风生衣的暗示,内飞龙使深知安禄山在范阳宛然一个土皇帝,不论面上如何,暗地里,却是与杨国忠积怨已深。为了不旁生枝节,几人在范阳境内都是暗自前行,掩人耳目。到了宁古塔,查明了真相,几人大骇,安禄山这是欺君之罪啊!!伪造手书,欺瞒陛下贵妃,这杨国忠的下落虽还未查到,却也能料到,应是凶多吉少了
首领留下两个人沿途查明真相,自己和其他手下一路飞逝,赶回京城报信。却不知因回程时稍稍不慎,便被安禄山的眼线注意到。那安禄山眼线遍布范阳,却恰好南下去了云南,只留下史思明坐镇。史思明听了探子来报,说有几人行踪可疑,怀疑是京城里来的,忙写了密报,令人速速报于安禄山
这边,内飞龙使跪在陛下面前,将去宁古塔所见所闻如实报于陛下与贵妃。陛下听说宁古塔百姓从未见过杨国忠一行,又听过了山西的大小官员都未给押送杨国忠的官吏盖过通关大印,又惊又怒
唐玄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上百个大活人,还能凭空消失了不成?!
贵妃惊得落下泪来
杨贵妃不是前阵子安禄山才带了哥哥的亲笔书信来报平安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内飞龙使迟疑了片刻继续汇报,他们在宁古塔确实没有查到杨相国的踪迹。一路回来,问过各地官员,也只有山西道官员见过一行人向东北而去,他们猜测杨相国一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绝非普通盗匪所为。恐怕,早已凶多吉少了,至于那书信的真相,应只有安将军一人知晓
到了这个地步,贵妃自然明白,那所谓的亲笔手书不过是伪造的罢了。其中缘由,呼之欲出,想到是自己将哥哥一家托付给安禄山,害的他们做了刀下亡魂,不禁泣不成声,哭倒在陛下怀里
杨贵妃陛下!!你可要为臣妾做主啊!!
唐玄宗安禄山欺君罔上,罔负圣恩!!亏朕与贵妃对他恩宠有加,一次一次罔顾众臣弹劾,倚重与他。不想,他竟将朕与贵妃玩弄于鼓掌之间。他真以为,这天下,是他的了吗?!
玄宗坐在龙椅上,胸口剧烈起伏,明显正在盛怒之中。太子与李俶进来,请了安,见内飞龙使跪在御前,陛下盛怒,贵妃痛哭,虽已知道了缘由,却还是做出惊讶的模样
李俶(广平王)这是?
唐玄宗你们父子这时候来见朕,有何事啊?
李俶(广平王)皇爷爷,孙儿接到消息,安将军带着亲信随从,朝云南去了,不知是不是皇爷爷的旨意?
唐玄宗云南?
陛下眯起眼,琅琊谢氏百年隐居不出,独孤家独大,甚至有传言得独孤家得天下,这时候安禄山去云南,实在不得不让人生疑
李俶(广平王)今日,有人到我刑部告状,孙儿看了状子,觉得事关重大,特此前来禀告皇爷爷,还请皇爷爷过目
陛下接过状子,细细看来,是中书省通事舍人冯再青递上来的。通事舍人本是个从六品的官职,共十六人。冯再青主司慰劳将士家属、分发慰劳金一事,常不在京城。状子中写到,冯再青的独女被杨国忠长子杨喧纳为妾室,虽杨家被流放宁古塔,可前月,冯再青却在大同府公干时,看见一人兜售的首饰里,有女儿自小佩戴的一只银锁,还有陪嫁里的一只绞丝银镯。他拿了那小贩细细盘问,才知是在山西境内官道旁的一处林子里捡到的,那林中因雨水冲刷,表土被冲刷干净,露出不少残肢断臂来。那小贩原是个义庄搬运,胆子颇大,见那些尸身上有些首饰,便起了歪心,竟盗了死人之物来售卖,却被苦主抓个正着。冯再青怀疑女儿女婿一家全都遭了贼人毒手,一张状纸告上刑部
陛下看过后,跌坐在龙椅上,久久不能言语。安禄山竟已猖獗至此,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若非事情凑巧,被那冯再青发现女儿遗物,恐怕杨国忠一家化为累累白骨,也不会有人发现。杨贵妃见陛下此状,心生疑惑,接了状纸来,略略读过,心头一痛,竟当即昏厥过去。一时间殿内乱作一团。陛下急唤太医,高力士忙去传旨,太子立于一旁,有些忐忑地看着李俶,见李俶神色镇定,胸有成竹,仿佛心中有了支撑,略略安下心来。这一回,安禄山怕是再无翻身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