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溯的世界曾经只有两种颜色:无边无际的黑,和血一样的红。父母遇害的那个雨夜,他躲在衣柜里,透过缝隙看见凶手带走的不止是生命,还有他对世界最后一点信任。后来他在黑暗里独自跋涉,用沉默和疏离筑起高墙,以为这辈子都要这样踽踽独行。
骆为昭的世界曾是耀眼的白。穿上警服那天,他对着国徽宣誓,要让正义穿透所有阴霾。可十年刑警生涯,见过太多悬而未决的冤案,听过太多受害者绝望的哭喊,亲手逮捕的罪犯背后,总藏着更复杂的人性深渊。当又一起旧案因证据不足被迫搁置时,他站在深夜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执法为民”的标语,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疲惫。
他们的相遇不算愉快。裴溯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被请来协助破案,面对的正是骆为昭负责的那起悬案。会议室里,裴溯冷静地剖析着凶手的心理动机,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却精准地戳中了案件的关键。骆为昭看着他苍白的脸和眼底深藏的冷意,没来由地想起卷宗里那个父母双亡的少年。
“裴专家对人性的黑暗很了解。”散会后,骆为昭忍不住开口。
裴溯抬眸,目光锐利如刀:“不如说,我曾身处其中。”
那之后他们有了更多交集。裴溯总能从蛛丝马迹里找到突破口,骆为昭则带着他重返现场,讲述那些卷宗之外的细节。一次深夜复盘案情,裴溯看着骆为昭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突然说:“你不必对每个案子负责。”
骆为昭苦笑:“穿这身警服,就放不下。”
“可你也是人。”裴溯的声音很轻,“会累,会迷茫,不是罪过。”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骆为昭沉寂的心湖。他开始留意这个总是拒人千里的年轻人:会在雨天给流浪猫搭窝,会在分析案情时不自觉地攥紧手指,会在看到受害者家属哭泣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身上的坚韧像寒冬里的野草,在绝境中也要向上生长,这种生命力,恰恰是骆为昭此刻最需要的力量。
而裴溯也在悄悄改变。骆为昭会带他去吃巷尾的馄饨,热气腾腾的汤碗驱散了他心底的寒意;会在他噩梦惊醒时,默默递来一杯温水;会在他陷入回忆的泥沼时,用最简单的话语拉他出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往前看。”这些细微的温暖,像微光一点点照亮他曾经黑暗的世界。
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和七年前那个夜晚惊人地相似。警局接到报案,城郊发现一具尸体,死法与当年裴溯父母的案件如出一辙。更棘手的是,现场留下了指向裴溯的指纹,而一封伪造的邮件显示,骆为昭曾收受好处,试图掩盖证据。
“是赵峰。”裴溯看着卷宗里的名字,指尖冰凉。赵峰是当年策划杀害他父母的主谋之一,因证据不足只判了轻刑,如今刑满释放,显然是来复仇的。
骆为昭看着他紧绷的侧脸,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别怕,我们一起查。”
信任在危机中变得更加坚固。他们白天应付内部调查和外界质疑,晚上悄悄寻找赵峰的踪迹。在一次次的并肩作战中,那些深埋心底的结渐渐松动。裴溯终于说出了当年藏在衣柜里的恐惧,骆为昭也坦诚了面对悬案时的无力与自我怀疑。
“我曾经觉得,抓不到凶手就是失败。”骆为昭望着窗外的月光,“是你让我明白,只要不放弃,就不算输。”
裴溯转头看他,路灯的光晕在他轮廓上镀上一层暖黄:“是你让我知道,黑暗里总会有光。”
他们在赵峰可能藏身的旧仓库设下埋伏。当赵峰带着手下出现时,裴溯没有退缩,他冷静地与对方周旋,为骆为昭争取时间。混乱中,赵峰持刀扑向裴溯,骆为昭想也没想就挡在了他身前,手臂被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
“骆为昭!”裴溯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恐惧。
“没事。”骆为昭忍着痛笑了笑,“说了会保护你。”
警笛声最终划破夜空,赵峰及其同伙被一网打尽,所有证据都证明了他们的清白。医院里,裴溯给骆为昭换药,动作小心翼翼。
“其实我从来不是什么英雄。”骆为昭看着他认真的侧脸,“会累,会犯错,会害怕保护不了想保护的人。”
裴溯抬眸,眼底有光在闪动:“在我心里,你就是。”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裴溯知道,那些黑暗的过去不会彻底消失,但他已经学会了带着伤疤前行;骆为昭也明白,英雄不必完美,只要心怀正义,坚守初心,就是对信仰最好的诠释。
他们是彼此的微光,也是对方的星火,在救赎与被救赎的路上,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光明。往后的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并肩同行,便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