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得知北方边境游牧部落异动的消息后,深知此事关乎重大。这股游牧部落向来骁勇善战,其频繁在边境活动,意图不明,极有可能对大清边境的安宁构成严重威胁。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边境战争,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五阿哥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在养心殿商讨应对之策。气氛凝重,大臣们各抒己见。
兵部尚书率先发言:“皇上,游牧部落异动,来者不善。臣建议立刻增派重兵前往边境,加强防御工事,以防他们突然进犯。”
五阿哥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同时,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该部落,探清他们的意图,尝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的爆发。”兵部尚书补充道。
礼部侍郎站出来表示赞同:“皇上,和平谈判不失为良策。若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既能避免生灵涂炭,也能维护我大清的威严。”
然而,也有大臣提出不同看法。“皇上,游牧部落反复无常,他们此次异动,恐怕早已做好战争准备。和平谈判只怕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我们不可轻信。依臣之见,应主动出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臣言辞激烈地说道。
五阿哥陷入沉思,他深知这两种策略都有其利弊。增派兵力加强防御和派遣使者谈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争,但也可能被对方视为软弱;而主动出击虽能展现大清的强硬态度,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全面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深思熟虑,五阿哥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他调遣了五万精锐部队,由经验丰富的将军率领,火速前往北方边境,加强防御部署,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如堡垒、壕沟等,以应对可能的攻击;另一方面,选派一位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使者,携带国书,前往游牧部落营地,试图探寻他们的真实意图,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
使者抵达游牧部落营地后,受到了部落首领的接见。使者恭敬地呈上国书,表明大清希望和平共处的意愿,并询问部落频繁在边境活动的缘由。
部落首领看着国书,脸色阴沉,沉默片刻后说道:“近来我们部落遭遇旱灾,水草匮乏,族人生活艰难。听闻大清边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我们只是想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放牧,并无进犯之意。”
使者心中明白,这只是部落首领的托词,但仍耐心地说道:“大汗,大清与贵部落向来友好,若贵部落有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擅自进入大清边境,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部落首领冷笑一声:“帮助?说得轻巧。你们大清会真心帮助我们?”
使者继续诚恳地劝说,但部落首领态度强硬,并未明确表示会停止在边境的活动。
使者回到京城,将与部落首领的对话详细告知五阿哥。五阿哥听后,意识到和平谈判恐难成功,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五阿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御驾亲征。他深知,这场战争关乎大清的尊严和边境百姓的安危,自己必须亲临前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消息传出,朝堂震动。一些大臣纷纷劝阻:“皇上,御驾亲征太过危险,您乃一国之君,若有闪失,大清江山怎么办?请皇上三思啊!”
五阿哥心意已决,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将士们为了保卫大清边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朕怎能躲在后方。朕要让将士们知道,他们不是独自战斗,朕将与他们同生死、共进退。”
五阿哥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亲征事宜。他挑选了一批精锐的护卫,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和武器装备。同时,安排朝中大臣在他离开京城期间,各司其职,稳定朝局。
小燕子在边疆得知五阿哥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深知战争的残酷,担心五阿哥的安危。小燕子立刻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永琪,听闻你要御驾亲征,我实在放心不下。你一定要小心啊!边疆这边我会守好,你在前线也要保重自己。我等你平安归来。”小燕子在信中写道。
五阿哥看着小燕子的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小燕子在边疆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能让她分心。五阿哥回信道:“小燕子,你在边疆也要注意安全。等朕击退外敌,便与你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