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失踪议程”事件带来的尴尬,也或许是为了重新夺回“体面”的话语权,不.亚瑟·不列颠尼亚决定再次祭出他的王牌——英式下午茶。这一次,他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为“茶香里的贸易经纬”的品鉴会,旨在非正式氛围中推动陷入僵局的“环大洋特色农产品互认协定”。
圆桌中央的小圆桌再次铺上雪白蕾丝,骨瓷茶具熠熠生辉。但点心架上不再是传统的司康饼,而是精心摆放着来自环大洋区域的特色茶点样品:散发着奇异香料的南亚米糕、包裹着蜜汁烤肉的南洋酥卷、点缀着金箔的东亚和果子、以及…作为对照的、亚瑟坚持保留的、切割完美的原味司康饼。
茶才是主角。三只纯银茶壶里,闷泡着亚瑟精选的代表性茶品:
1. 大吉岭‘晨露’ (印度):清雅高香,带着麝香葡萄的韵味。
2. 祁门红茶‘金毫’ (华):醇厚甘甜,独特的“祁门香”似花似蜜似果。
3. 锡兰乌瓦高地红茶 (斯里兰卡):浓烈强劲,带有明亮的柑橘和薄荷气息。
亚瑟身着三件套西装,一丝不苟。他如同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开始引导品鉴:“诸位,让我们暂时抛开繁复的条款。贸易的本质,如同品茶,在于理解差异,欣赏特质,寻求和谐。请先品鉴‘晨露’,感受其清雅…”
他严格按照流程:观色、闻香、小口啜饮、回味。期待众人跟随他的节奏。
弗朗索瓦首先响应,他对美食美酒有着天然的热情。他优雅地端起骨瓷杯,先深深嗅闻大吉岭的香气,闭目陶醉:“嗯…高山的气息!清冷中的芬芳!如同初春的薄雾!” 他品了一口,细细品味,“优雅!但稍显…单薄?缺乏一些骨架。” 他随即拿起一块南洋酥卷咬了一口,香料与烤肉的浓郁瞬间冲击味蕾。“噢!强烈的对比!但…搭配起来竟有种奇异的和谐?这酥卷的香料…是否可以考虑纳入‘地理标志保护’?” 他巧妙地将味觉体验引向贸易议题。
华也依循礼仪,动作沉稳。他端起祁门红茶,熟悉的香气让他眼神柔和。“祁门香,独步天下。其醇厚,源于水土、工艺、时光。” 他品饮后,拿起一块精致的和果子,“东瀛点心的细腻,与红茶的醇厚相得益彰。差异造就丰富。” 他赞同亚瑟的基调,同时隐晦地强调了对自身特色产品(茶)独特性的保护需求。
阿美利卡则完全没进入状态。他抓起一块蜜汁烤肉酥卷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够劲!这香料带感!比亚瑟的司康饼有味道多了!” 然后端起那杯浓烈的锡兰红茶,像喝咖啡一样灌了一大口,“哇!够劲!提神!像我们的自由精神!” 他完全无视了品鉴流程,只想填饱肚子和获取咖啡因。当亚瑟示意他品尝大吉岭时,他皱着眉头喝了一小口:“太淡了!像花草茶!不够劲儿!”
罗西亚对甜点和清雅茶品毫无兴趣。他自顾自地拿起亚瑟为他准备的、盛着威士忌的水晶杯(亚瑟学乖了,主动提供),对茶点看都没看一眼。他只在那杯浓烈的锡兰红茶被阿美利卡称赞时,冷冷地评价了一句:“锡兰…尚可。接近及格线。” 算是给亚瑟面子。
亚瑟努力维持着体面的微笑,引导着话题:“正如这不同风味的茶品,环大洋各国的特色农产品——香料、热带水果、稻米、茶叶——各有其独特价值。贸易协定的核心,应是建立一套尊重原产地特质、保障质量、促进流通的‘互认标准’…” 他试图将味觉感受升华到规则层面。
“标准?” 阿美利卡咽下嘴里的酥卷,“简单!就按市场接受度!按消费者口味!好吃好喝的,自然卖得好!搞那么多复杂标准干嘛?增加成本!” 他挥舞着酥卷,油渍差点溅到亚瑟的西装上。
“市场接受度?” 弗朗索瓦优雅地擦擦嘴角,“没有对‘独特性’和‘工艺价值’的保护,劣币驱逐良币!就像用劣质香精冒充顶级香水!必须要有严格的‘地理标志’和‘传统工艺’认证!”
华则强调:“标准需平衡。既要防止以次充好,亦不可成为变相壁垒。需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承受力。” 他指向祁门红茶,“保护‘祁门香’,亦需让世界能公平品饮。”
品鉴会再次陷入了熟悉的争论漩涡:阿美利卡的市场导向 vs 弗朗索瓦的文化保护 vs 华的平衡务实 vs 罗西亚的置身事外(默默喝酒)。亚瑟精心营造的、以茶会友的氛围,在现实的利益分歧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唯一达成共识的,可能是阿美利卡对南洋酥卷的喜爱,以及罗西亚对锡兰红茶的勉强认可。那套骨瓷茶具里的“贸易经纬”,终究未能如亚瑟所愿,被茶香温柔地编织在一起。他只能一边听着争论,一边心疼地看着阿美利卡油腻的手指再次伸向点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