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悠悠明月念秋凉
本书标签: 现代 

戎马五年 少年长成

悠悠明月念秋凉

从渝城到成都的路,景昊走了整整三个月。

他一路打零工,给人挑货,帮人赶车,饿了就啃树皮,渴了就喝路边的积水,脚上的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直到看到成都城墙上“军校招生”的告示,才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报名那天,他站在队伍里,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手里攥着仅有的几块钱,被周围穿着体面的青年们打量。招生的军官看他瘦小,皱着眉问:“多大了?家里是干什么的?”

“十五,”景昊抬起头,眼神亮得惊人,“没家了,想当兵,打鬼子。”

军官愣了一下,大概是被他眼里的狠劲打动,挥了挥手:“进去吧,过了体检再说。”

军校的日子很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操练,负重跑、匍匐前进、射击训练,景昊的体力跟不上,常常落在最后,被教官罚去站军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夜里躺在大通铺,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他却睡不着,摸出脖子上的玉佩,借着月光看那“安”字——是陆家人给的,也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念想。

他知道自己笨,就比别人更拼命。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别人睡了,他偷偷去操场加练;射击总是脱靶,就对着靶子练瞄准,练到手臂发麻。同宿舍的人笑他傻,他也不恼,只是闷头练。

半年后,第一次考核,他的射击成绩拿了第一,匍匐前进更是比所有人都快。教官拍着他的肩膀说:“是块当兵的料,就是太拼命了。”

景昊只是笑了笑。他不拼命不行——他要活着,要变强,要去临浦找陆天逸夫妇,要让那些欺负过他的人,再也不敢小瞧他。

在军校的五年,他像被烈火淬炼的钢,褪去了少年的青涩,长成了挺拔的青年。眉眼间的清俊还在,却多了股杀伐之气,眼神沉得像深潭,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摩挲玉佩的手指才会泄露出一丝柔软。

他学会了开枪、格斗、侦查,甚至学了日语,说起来流利得像本地人。教官说他是“天生的军人”,既有狠劲,又有脑子,尤其擅长声东击西的战术,总能在绝境里找到生路。

民国二十五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景昊所在的部队被派往前线,他从一个普通士兵,靠着战功一路升到连长,手上沾了血,也见了太多生死。

有次战斗中,他带着一个班的士兵掩护大部队撤退,被日军围困在一个山坳里。弹尽粮绝时,他想起在渝城帮陆天逸拖延保安队的法子,让士兵们故意制造动静,假装要从东边突围,自己却带着两个人从西边的悬崖爬了下去,绕到日军背后,炸毁了他们的弹药库。

那场仗打完,他成了团里的英雄,被破格提拔为营长。庆功宴上,战友们灌他酒,问他:“景昊,你这么拼,到底图啥?”

景昊握着酒杯,望着前线的方向,那里炮火连天,像极了当年渝城沦陷的夜晚。他想起书画铺的墨香,想起江丽萍的桂花糕,想起陆天逸教他画画时说的“从容”,喉结动了动:“图他们……能安稳活下去。”

他不知道陆天逸夫妇在临浦好不好,陆彦章有没有为难他们,陆承业是不是已经长成了半大的少年。这些念头像野草,总在夜深时疯长,却又被他死死按下去——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鬼子还没打跑,他还不能回去。

直到民国三十年,他接到一封加密电报,是上级发来的:“即刻前往临浦,执行暗杀任务,目标——日军驻临浦司令归田鹤一,策反城防司令刘镇邦,配合大部队解放临浦。”

临浦。

这两个字像惊雷,在他耳边炸响。五年了,他终于要回去了。

出发前,他把那枚玉佩用红绳重新系好,贴身戴上,又从包袱里翻出那件陆天逸给他改的短褂,虽然已经穿不上了,却一直带在身边。

“等解放了临浦,就去找他们。”他对着短褂,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远方的人承诺。

收拾好行装,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敬了个军礼。镜中的青年穿着军装,肩扛少校军衔,眼神锐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渝城街头讨水喝的少年。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骨子里的那个景昊,还停留在书画铺的院子里,停留在江丽萍给他掖被角的那个夜晚,停留在陆天逸说“这里就是你的家”的那一刻。

“出发。”他转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队伍向着临浦的方向前进,车轮滚滚,像在追赶流失的时光。景昊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既期待又惶恐——他不知道,临浦城里等待他的,除了刀光剑影的任务,还有一场迟来了二十年的,血脉相连的重逢。

上一章 渝城沦陷 生死相隔 悠悠明月念秋凉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临浦风云 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