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职场里的心动
本书标签: 现代 

第21章:聚光灯下的底气

职场里的心动

“城市温度”全国推广发布会的前一天,苏瑶在会议室排练到深夜。PPT的最后一页,她放了张成都养老院的照片——李婆婆坐在银杏树下,手里捧着那张泛黄的合影,阳光落在她的银发上,温柔得像一层光晕。

“这里可以再加一句,”沈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杯热可可,“这些故事不是孤例,而是藏在每个城市肌理里的常态。”

苏瑶回头,看到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少了几分职场上的疏离,多了些温和的烟火气。她接过热可可,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我总担心讲不好,怕辜负了那些信任我们的人。”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沈逸走到她身边,看着投影幕布上的照片,“张阿姨的糖油果子、陈老师的书店、李婆婆的思念,这些都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故事,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力量。”

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笃定的信任:“明天站在台上,你不是一个人。你身后有整个团队,还有那些被记录的温暖本身。”

苏瑶握紧了手里的热可可,杯壁的温度熨帖着掌心。她想起这一路的点滴——李曼在她熬夜改方案时默默留下的夜宵,张远跑遍全城帮她找复古相机拍素材,沈逸在她每次犹豫时恰到好处的鼓励。这些细碎的支撑,此刻都变成了她站在聚光灯下的底气。

“我知道了。”她深吸一口气,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明天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发布会当天,创域的会议室被布置得格外温馨。背景板上没有华丽的logo,而是贴满了从各地征集来的“温度照片”——哈尔滨的冬天,陌生人帮环卫工递上的热包子;广州的早茶店,老板给独自过生日的老人送的长寿面;西安的城墙下,志愿者帮游客推轮椅的背影。

苏瑶站在后台,整理着裙摆。沈逸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温水:“别紧张,就像平时跟我们分享选题一样就好。”

“嗯。”苏瑶点头,指尖却还是有些发凉。

“对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是枚小小的银杏叶胸针,和他送的那枚书签是同一种叶脉,“陈老师特意让我带给你的,说祝你今天像银杏叶一样,舒展又明亮。”

苏瑶接过胸针,别在西装领口。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却让她莫名安定下来。

主持人报幕时,苏瑶深吸一口气,走上台。聚光灯落在她身上,台下坐着投资方代表、媒体记者,还有团队的伙伴们。她的目光扫过人群,在看到沈逸时,心里瞬间踏实了。

“大家好,我是‘城市温度’项目的负责人苏瑶。”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讲复杂的策划案,只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普通人的故事。”

她没有用PPT,而是直接点开了成都的短片。屏幕上,张阿姨在巷弄里穿梭的身影,陈老师在书店整理书籍的侧脸,李婆婆对着空气诉说思念的模样,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

“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在意。”苏瑶的声音带着温度,“我们总说城市很大,人心很远,但其实,温暖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里——是记住老主顾口味的坚持,是守着书店三十年的执着,是对爱人从未褪色的思念。”

台下很静,只有短片里的市井声在流淌。苏瑶看到周女士眼里闪着光,李曼悄悄擦了擦眼角,张远举着手机录像,嘴角带着骄傲的笑。

“今天,我们想正式启动‘城市温度’全国计划。”她顿了顿,声音里充满力量,“我们会走进三十个城市,记录一百个平凡人的故事,设立一千个‘温暖信箱’。我们相信,当这些细碎的温暖被看见、被传递,就能汇聚成照亮整个城市的光。”

掌声雷动时,苏瑶的目光再次与沈逸相遇。他站在人群里,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要明亮。

发布会结束后,现场的“温暖信箱”前排起了长队。有人写下对父母的感谢,有人记录下陌生人的善意,还有小朋友画了幅画,贴在信箱上——画里的城市,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颗发光的星星。

苏瑶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沈逸走过来,递给她一杯香槟:“恭喜你,圆满成功。”

“是我们一起成功。”苏瑶与他碰杯,香槟的气泡在舌尖炸开,带着微甜的喜悦。

夕阳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整个房间镀上了一层暖金。苏瑶看着身边笑意盈盈的伙伴们,看着那些认真写下温暖的陌生人,突然明白,最好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像此刻这样,由无数人共同书写,慢慢生长。

她低头看着领口的银杏叶胸针,想起沈逸说的“新的开始”。原来真正的开始,不是某个具体的时刻,而是当你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勇敢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时,身边始终有并肩同行的人,和一颗永远为温暖跳动的心。

上一章 第20章:故事的新页 职场里的心动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2章:周末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