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安双璧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章:醉仙楼夜话

长安双璧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长安西市的胡坊便浸在了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不同于朱雀大街的坊门紧闭,胡坊的夜市要到丑时才歇,此刻仍有零星的酒肆亮着昏黄的灯,驼铃声与胡姬的笑闹声偶尔从深巷里飘出,带着葡萄酿的甜香。

沈砚换了身寻常的皂色襕衫,只带了贴身小厮墨书,借着月色走到醉仙楼前。这楼是胡坊里出了名的去处,老板是个波斯人,楼里不仅有胡乐胡舞,还卖一种叫“三勒浆”的西域酒,据说连宫廷里的贵人都常遣人来买。

刚上二楼,就听见靠窗的桌前传来一阵爽朗的笑。阿史那夜正盘腿坐在胡床上,面前摆着一坛开封的三勒浆,手里把玩着个鎏金酒杯,见沈砚进来,扬声道:“御史郎倒是准时。”

沈砚在他对面坐下,墨书刚要站在身后,却被阿史那夜摆手拦住:“这里没外人,让小郎君也坐下喝杯酒吧。”

墨书看了眼沈砚,见主人点头,才拘谨地坐到角落的小凳上。沈砚开门见山:“你说骨咄禄见了穿紫袍的唐人,是谁?”

“急什么。”阿史那夜给沈砚倒了杯酒,酒液呈琥珀色,泛着细密的泡沫,“先尝尝这个。这是波斯王子送来的贡品,骨咄禄费了好大劲才弄来两坛,一坛给了那紫袍人,一坛留着跟我换东西。”

沈砚端起酒杯,只抿了一口,便觉一股醇厚的甜香在舌尖炸开,带着点异域的辛辣,与中原的米酒截然不同。他放下杯子:“我不好酒。说正事。”

阿史那夜啧了一声,似是觉得他无趣,却也收敛了笑意:“那紫袍人,我只远远见过一次,身形微胖,走路有些跛——听说兵部侍郎萧炅去年骑马摔断了腿,走路就是这样。”

沈砚心头一沉。萧炅是李林甫的心腹,若他与骨咄禄勾结走私兵器,背后牵扯的恐怕就是朝堂派系之争。他看向阿史那夜:“你既知道这些,为何不早说?”

“我说了,有人信吗?”阿史那夜拿起一块胡饼,掰碎了扔进嘴里,“我是突厥人,在长安人眼里,跟‘反贼’只差一步。我说萧侍郎走私兵器,御史台怕是先把我当成挑拨离间的胡虏斩了。”

这话虽刺耳,却句句在理。沈砚沉默片刻,又问:“你放在骨咄禄那里的东西,是什么?”

“一个信物。”阿史那夜从怀里摸出个小小的铜制狼头哨,“我祖父当年与骨咄禄的父亲结过盟,约定突厥与粟特人互不攻伐。这哨子是信物,上个月我托骨咄禄转交给漠北的一个部族首领,让他别信安禄山的蛊惑。”

安禄山……沈砚猛地想起,去年安禄山入朝时,曾在玄宗面前力荐萧炅,两人私交甚笃。若萧炅走私的兵器,最终是给了安禄山……他不敢再想下去。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胡人的惊呼声。阿史那夜脸色一变,起身推开窗,只见胡坊街口火把通明,京兆府的捕快正挨家挨户地搜查,领头的正是白日里那个校尉。

“他们来抓你了。”沈砚道。

“不止抓我。”阿史那夜目光锐利,“他们在找骨咄禄的账簿。那老狐狸肯定留了后手,把萧炅的交易记在了另一个本子上。”他转身看向沈砚,“御史郎,你信我一次吗?”

沈砚看着他深褐色的眼睛,那里没有了白日的戏谑,只剩下一种近乎坦诚的急切。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为官者,不看身份,只看人心。”

“信。”沈砚站起身,“你知道账簿在哪?”

“在西市的枯井里,从宝昌号后门出去,第三个巷子左转,井边有棵老槐树。”阿史那夜将狼头哨塞进他手里,“你去取,我引开他们。”

“不行。”沈砚按住他的手腕,“你是目标,出去就是死。我去引开他们,你去取账簿。”

阿史那夜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说。他看着沈砚清瘦却挺直的背影,忽然低笑一声:“沈御史,你就不怕我拿了账簿跑了?”

“你若想跑,方才就不会告诉我这些。”沈砚整理了一下衣襟,“我从正门出去,往东边走,你从后窗走,记住,账簿若涉及朝中大员,直接送大理寺,别经过御史台——那里有李林甫的人。”

说完,他不等阿史那夜回应,径直下楼。墨书想跟上去,却被沈砚喝止:“你在这儿等着,若我一个时辰没回来,就去吏部找我兄长沈珩。”

楼外的喧哗越来越近。沈砚深吸一口气,推开醉仙楼的大门,迎着火把的光亮走去。校尉见了他,立刻上前行礼:“沈御史,您怎么在这儿?我们正在抓嫌犯李夜。”

“我刚从这里路过,没见什么李夜。”沈砚语气平静,目光却扫向西侧的小巷,“不过方才看见个穿胡服的人影,往金光门去了。”

校尉果然上当,立刻挥手:“兄弟们,跟我去金光门!”

火把与脚步声渐渐远去,沈砚才松了口气,转身要回楼里,却见阿史那夜正站在二楼窗口看着他,月光落在他脸上,竟难得地少了几分桀骜。

“沈御史,”阿史那夜朝他举了举杯,声音在夜风中飘散,“欠你一次。”

沈砚没回应,只是点了点头。他知道,从今晚起,他与这个突厥人之间,早已不是“各不相干”了。

上一章 第一章:西市残阳 长安双璧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枯井秘册